這段開場白是成功的,因為吉朋斯的言語之間流露出無比的力量與熱誠。他的演講辭充滿了活力,具有鮮活的生命。不過,也有一些人在演講犯罪問題時,以相似的例子來做為開場白,但他們的開場白卻顯得很平凡。

為什麼?隻不過是一些空言空語罷了。他們的結構技巧無懈可擊,但他們的精神卻等於零。

他們的態度破壞削弱了他們所說的一切。講演一開始便作驚人之語的方法之所以能建立與聽眾的接觸,是由於它震撼了聽眾的思想。這是一種“震撼技巧”,利用出人意料以達到吸引聽眾的注意並使之集中於講演題材的方法。

在華府,有名學生,也使用了這種引發好奇的方法。

她的芳名是梅格·席爾。以下是她的開場白:“有整整10年的時間,我曾是囚犯。不是在尋常的監獄,而是在以憂慮自己的低劣為獄牆,以懼怕批評為獄籬的監獄。”

開場白應該平易近人,就像平常與人促膝而談一樣。

有個方法很有效,可以知道你的開場白是否真像平常談話一般,那就是在餐桌上試講。如果你開講的方式不夠平易,上不了餐桌,那麼,恐怕對聽眾就不夠親切。

一般比較常見的問題是,本來應該引起聽眾興趣的開頭,往往是講演中最枯燥的部分。譬如說一個講演者這樣開始:“要信賴上帝,並且相信你自己的能力……”

這樣的開頭說教意味濃重,很像白水煮白菜。再聽聽他第二句話:它漸漸有意思了,其中有著心髒的悸動:“1918年我母親新寡,有3個孩子要養育,卻身無分文……”

為什麼那個講演人不第一句話就敘說寡母領著3個嗷嗷待哺的幼兒奮鬥求生的事情?

如想引起聽眾的興趣,勿以緒言開始,應一開始便躍入故事的核心,置身於故事之中。法蘭克·畢傑就是這麼做的。他是《我如何在銷售行業中奮起成功》一書的作者,也是懸疑大師,能夠在第一句話裏便製造懸念。

在美國青商會的讚助下,他和我曾在全美各地做巡回講演,講說有關銷售的事情。他講演“熱心”,開頭的方式更高妙無比,總是叫人由衷地讚佩。一不講道,二不訓話,三不說教,四無概括的言論,他一開口就躍入題目的核心。他談熱心是這樣開始的:“在我開始成為職業棒球選手後不久,我遭遇到一生中最教我震驚的一件事情……”

這樣的開始會對聽眾產生什麼效果?我親眼見到了反應——他頓時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人人都急著想聽聽,他為何會震驚,以及他怎麼辦。

聽眾尤其喜歡聽演說者敘述自己生活經驗中的故事。羅素·康威爾發表那篇著名的演說《如何尋找機會》

多達6000多次,收入數百萬美元之多。他那篇最著名的演說是如何開頭的呢?“1870年,我們前往格裏斯河遊曆。我們在巴格達雇用一位向導,請他引導我們參觀波斯波裏斯、尼維及巴比倫等古跡。”

這就是他的開場白——一段故事。這是最能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方式。這種開場白幾乎萬無一失。它向前邁進,我們緊跟在後,想要知道即將發生什麼事情。

在某一期的《星期六晚郵》中,有兩篇作品是以故事作為開頭的,茲摘錄於下:一把左輪手槍發出的尖銳槍聲,劃破了死寂的夜空……

在7月的第一個星期中,丹佛市的山景旅館發生了一件事。就這件事的本身來說,隻是小事一件,但從它可能造成的後果來看,事情可不算太小。這件事引起旅館經理哥貝爾的強烈好奇心,因此他把此事告訴山景旅館的老板史提夫·法拉雷。幾天後,法拉雷先生前往他屬下的幾家旅館進行視察時,又把這件事告訴別處六家旅館的人員。

請注意,這兩段開場白都有懸念。它們一開始就產生了效果,引起你的好奇心。你希望念下去;你想要知道更多的內容;你想要發掘出這兩篇作品究竟想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