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時刻提醒自己“說話要注意態度”(1 / 2)

據有關調查顯示,從“蟻族”的就業狀態來看,90%的人是全職工作;其餘工作狀態不到10%,其中從事兼職工作的為4%,自由職業的為3%,實習的為3%。“蟻族”中,工作的種類主要集中在專業技術人員、商業服務、辦事人員、技術工人及普通工人五大類。其中商業服務占到了31.9%,而其中有67.9%的人,提到了“人際溝通能力差”是就業方麵的最主要的障礙。這就要求“螞蟻”們時刻提醒自己“說話要注意態度”。

顧曉敏是學的是酒店管理工作,在網上經曆過投簡曆大戰之後,終於找到了一份在四星級酒店前台做接待的工作。她本人對這份工作還是很滿意的,專業對口,待遇也不錯。可是,有一次就因為幾句話,毀掉了她的工作。

服務員結賬處,一位香港客人在劃卡結賬。因與飯店有一定的關係,他的房費按七折付款。可能總賬金額超出預算,這位港客拿著賬單自言自語道:“哎,這麼貴呀,能不能再給我打點折扣啊?”結賬員做不了主,就叫來了前台接待的顧曉敏,顧曉敏對客人冒出了一句:“給您七折已很優惠了,平時我們根本不打折的。”這一說,客人像受了汙辱似的發怒道:“你這是什麼話,我又不是付不起。房費七折是你們老總給我的待遇。去,把你們總經理叫來,我不稀罕這個七折優惠。”後來,飯店一位老總專程去賠禮道歉,同時開除了顧曉敏。

顧曉敏感覺自己很委屈,認為自己沒說錯話啊!其實每一個行業都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的服務,顧客滿意嗎?對顧曉敏而言,她就應該警惕客人能不能接受你的說話態度。

那麼,講話的時候要怎樣注意自己的態度呢?有人總結: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如果一個人說話像開槍一樣,他的聲音會把你的腦殼打碎。”阿諾德·貝內特小說裏的主人公對他的妻子如是說。他所說的就是一個人憤怒爆發時的醜態。

貝內特的理論有很深的道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摩擦都是由於說話的語氣不當而引起的。如果確實如此,我們每天都應該好好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不信,你可以自己試一下。你可以對一個嬰兒說一些好聽的話,諸如,“你真可愛,你像天使一樣。”相反,如果你對他大喊大叫,說:“你真麻煩!如果你再哭,我就打你屁屁!”這時,孩子就會大聲哭叫,甚至你旁邊的狗也會偷偷溜走。

從人們之間發生的摩擦來看,說話的態度比說話的內容更重要。根據說話者情緒的不同,語氣可以改變文字的意義。如果我們無意傷害他人或者被他人傷害,能夠注意自己的語氣是很難做到的。實際上,柔和的語氣會改變人們的情緒和周遭的氣氛。

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有一次,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采訪一名小朋友時說:“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呢?”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係好安全帶,然後我帶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

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通過這個故事,你認為自己真的明白了傾聽的藝術了嗎?你是不是常常半途打斷對方的話,是不是又自以為是地進行反駁呢?

失敗的傾聽者犯的最多的錯誤就是打斷別人。溝通裏傾聽是第一步,傾聽裏不輕易打斷是最基本的法則。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複地反省再反省,不管你已經是總裁還是一個普通的員工,都應該好好回憶一下,你的“打擾史”是不是很豐富?如果有,那麼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證明你並不是一個好的溝通者,盡管可能你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好的溝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