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硬”的方式,可以用“軟”去表達(1 / 1)

沒有人是萬能的,有些事情僅僅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去辦,常常是做不到易的。所以,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尋求他人的合作才能成功。求人就是尋求合作的一種方式。要想打動對方,讓對方盡力幫助自己,就需要良好的口才藝術,即俗話說的“能說會道”。

因為有求於人,就應該能說會道,首先,語氣應柔和、誠懇,即使是親友、熟人也不能口氣太硬。如你要買一套房子,你手頭又沒有足夠的錢,隻能向別人借,這時你可以說:“不知您手頭寬綽不寬綽?下月開支我就還您。”用這種商量的口氣,隻要人家手裏有錢,是不會不幫忙的。但有些人則不注意這一點,向人借錢時說:“誰不知你存了好幾萬,借我幾千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兒?”諸如此類無關痛癢的話,在平日裏與熟人開玩笑說說還不要緊,如果真正開口借東西時,就不可這樣說。所以借東西時說話一定要用商量的語氣,使對方感到你有求於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幫你。

在擁擠的公交車上,一位老態龍鍾的老太太,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站了良久,也沒人讓座。孩子指著坐在旁邊的一個姑娘對老太太說:“奶奶,我累了,你跟這位阿姨說說,讓我坐一會兒吧。”老太太輕聲地對孩子說:“奶奶知道你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好孩子,阿姨不是不給你讓座,因為她也很辛苦,也很累,等阿姨休息好了會給你讓座的。”一番話說得姑娘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說:“小朋友,你來坐吧,阿姨不累。”

姑娘對帶小孩的老太太視而不見,這本身就該受到大家的批評,老太太抓住了這一點,不但不同意孩子向姑娘提出請求,反而設身處地為姑娘著想,還給其強加了一個善良的動機,使她有台階可下。這樣一來,姑娘沒法不產生羞愧心理,再加上車廂內其他顧客給她帶來的輿論壓力,迫使她不得不主動站起來為孩子讓座。

有個大學講師想請一位姓李的文化名人為自己的一本即將出版的書題寫書名。得知來訪者的意思後,這位一貫以幽默著稱的名人笑著說:“是題字啊,可以,不過,現在講究經濟效益,請我題字,是不是該付點錢啊?便宜一點兒吧,300塊一個字,怎麼樣?”這雖然是在開玩笑,但年輕的講師也聽出了這位名人似乎對常有人打他手跡的主意稍有抱怨之意。

於是,他說:“李先生,您這話可是隻說對了一半喲。要得到您的墨寶,理當付錢。可是,您的字何止值300塊錢一個呢?比如說,我想要一件值300塊錢的衣服,這家商店買不到,還可以到別的商店去買呀,可您的墨寶隻能出自您自己的手,天底下別無他處可尋呐!在我看來,您的每個字都是無價之寶啊,我付多少報酬也不夠啊。”幾句話說得這位早已聽慣了恭維之辭的名人,竟也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遂欣然命筆。

懇請幫助講究攻心策略,如果我們在求人辦事時巧妙動用你那如花的妙口。說別人愛聽的話,你的成功率將會是100%。

用語言的魅力感染人,用親切的話語說服人,用發自肺腑的真誠打動人……你的人生就會增添無限光彩,你社交辦事的路子就會越走越寬。

生存語錄

為將者的首要條件是“勇氣”。沒有勇氣,其他條件都沒有多大價值,因為沒有勇氣,其他條件都無法發揮作用。第二是“智慧”,要聰明過人和隨機應變。第三是“健康”。

———(比利時)阿道爾夫·薩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