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觀察一下周圍的強者,或者自己昔日的同學、朋友,當自己停滯不前的時候,別人已經超越很遠,當自己還在公司處於低層,拿著那一點點薪水的時候,別人已經嶄露頭角。人生,就像一場馬拉鬆比賽,當你在原地踏步的時候,別人已經跑出了很遠。真正的成功者是那種有壓力感的人,他們很清楚當前的競爭形勢,也知道自己的實力與肩上的重任,所以他們在工作中,時刻會有一種危機感,而不斷催自己奮進,利用每一個機會來改變自己,以便超越對手,保持自己的優勢。
一種滿足於現狀的心態,隻能使自己停留在最初的階段,不僅不會有大的發展,而且還可能遭到被淘汰的命運。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今天,它依然是一條永恒不變的真理。憂患往往是讓人感到不愉快的一麵,而安樂常常讓人感到快樂和滿足;但隻有懂得憂患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隻會貪圖安樂的人,他的安樂也會逐漸失去。正如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寫道:“天下隻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好的;第二種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隻有回憶……”
這段話說的耐人尋味。或者換句話說,圍繞單位這座“圍城”的進出比例所發生的革命性逆轉,實乃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過去二十年的發展曆程表明,人力潛能可以得到充分釋放的發展環境的日漸具備是單位這座“圍城”在人們生命曆程中的重要性能夠被重新評估的基本前提。
盡管“畢業後有個好工作”在今後仍將是一部分人的奮鬥目標,但張揚個性和發揮潛能並尋求更加自由的發展空間才應該是青年才俊們更為正確的選擇。
因此,一個人若喪失了危機意識,喪失了壓力感,也就喪失了進取的動力;一旦失去了拚搏的激情,也很難創建業績,很難提升自己的能力。當前的職場競爭形勢非常激烈,每年都有數百萬的高才生進入職場,隨著2008年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企業也開始大規模地精簡工作人員,這樣的結果自然就是優勝劣汰,能力強、條件好的員工能在職場中生存下來,而沒有一技之長,整天在公司裏混日子的員工必然要被淘汰。所以,“螞蟻”們千萬別被眼前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所麻痹,否則你的價值會逐步貶值,你的職業生涯也會暗淡無光。
生存語錄
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
———(英)雪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