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見解是,根據自然界的現象靈魂必死。從某種角度上講我們必須承認這些見解。
根據類比的全部法則,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倘若兩個對象密切相關,前者若發生了更加巨大的變化並徹底滅跡,後者也必會隨之徹底滅跡。
睡眠對身體的影響很小,但它伴隨著思維的暫時滅跡。
嬰兒的身體虛弱精確地對應著心誌的虛弱。他們成年後精力充沛,患病時身心紊亂,年邁時漸漸衰朽。而下一步則無法避免,那就是他們通常都會滅跡於死亡。
頭腦表現出的最後征兆是混亂、虛弱、冷漠和愚蠢,這些都是思維滅絕的前兆。出於同樣原因的進一步過程加劇了同樣的結果,最終會使思維滅絕。
一種巨變會引起整體滅絕嗎?根據自然現象判斷,一切的生靈若被轉移到與其最初環境完全不相同的生存條件,所有形式便都無法存在。這種例證在生活中最常見的有樹到水中會死,魚到空氣中會死,動物到土中會死。連氣候的最微小變化也往往是致命的。既然如此,我們有何理由認為一種巨變不會使整體滅絕呢?
一類器官的存在必定依賴於另一類器官的存在。像靈魂的器官和實體的器官一樣。
在同類的學說當中,哲學能注意到隻有“靈魂轉世說”,可實際上動物的靈魂與人的靈魂是非常相似的。既然人們能承認動物的靈魂是必死的,那麼又如何看待人的靈魂呢?
世界本表現出了一種危弱和消解的征象,任何生命都是那麼不穩固,都在不斷的活動變化。因此,設想一種形式來自最微不足道的原因,看似最為脆弱,最受無序狀態的影響,我們卻以為它是不朽不滅的,這與自然界的類似現象是何等矛盾?這是個多麼大膽的理論!更不用說,人們還那麼輕率地接受了這個理論!
讓宗教理論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安置無數死後依然存在的人。我們可以盡情設想:每個恒星係裏的每一顆行星上都居住著有智能的凡人。至少我們無法證實其他任何假設。因此,你必須在現存宇宙之外為這一代代人創造一個新的宇宙。或者,你必須在最初就創造出一個無比廣闊的所在,以容納源源不斷的人類洪流。如此大膽的假設難道該被哪種哲學接受麼?這些假設隻是以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為借口。
普林尼說:“我們在自己的肉體形成以前是沒有感覺的,這似乎能夠自然而然地說明我們的肉身解體之後的狀態。”
倘若對死亡的恐怖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激情,而並非來自我們對幸福的普遍熱愛,這種激情倒是能夠證明靈魂是必死的。這是因為,自然女神所做的一切事情均有目的,她絕不會使我們對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心懷恐懼。但她會使我們對不可避免之事心懷恐懼,而我們就是竭盡全力,往往也隻能推遲它的到來。人終有一死。但是,倘若大自然沒有促使我們厭惡死亡,人類便不能生存下去。
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激情所偏愛的一切學說都能產生希望與恐懼,同時也應受到質疑。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哲學是神秘的,能夠理解和相信那種哲學的人,必須是具備邏輯頭腦的另一種人類,必須使它的頭腦具備新機能。隻有那樣才能領悟那種邏輯。
在所有的辯論中,我們用什麼去證明那種狀態呢?誰都不曾見過那種靈魂的狀態,這種狀態與我們見過的靈魂狀態是毫無共同之處的。
誰都不能領悟上帝對人類的恩惠,因為除了上帝自己、任何其他機構都不能確定這個偉大的真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