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商業繁榮與國家強盛(2)(1 / 3)

通過貿易和製造業的論述,我們不難發現,君主的強大和國民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結合在一起的。君主強製性地讓農民盡可能多地生產超出自身需求的剩餘品,是一種殘暴而無效的辦法。而如果把製造品和商品提供給農民,那麼他們就會十分樂意地朝這個目標努力。即使此時君主再征收農民剩餘產品的一部分,用之於社會勞務,也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

所以對君主來說,為了保持國泰民安,糧食、布匹和武器儲備在任何時候都應有足夠的庫存。

其實,這種貿易和工業產品的庫存,本質上是勞動的庫存。這種勞動庫存,在國家安定時能滿足人們安逸舒適的需求,在國家危急時能轉化為社會之急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海外貿易的好處和重要性,也是如此。

對外貿易能夠增加國家的產品儲備,君主可以從中把他所認為必需的份額轉用於社會勞務。對外貿易通過進口可以為製造新產品提供原料,通過出口則可將本國消費不掉的某些商品換回產品。

總之,一個從事大量進出口的國家,比起另一個滿足於商品自給自足的國家來,其工業必然更加發達,在衣食住行各方麵都更講究享受。因此,這樣的國家既富足又強盛。就個人來說,這些商品滿足了他的各種欲望和愛好。就整個社會來說,也獲得了利益,憑借這種辦法,更多的勞動(產品)儲備被貯存起來,以應一切緊急之需;也就是說,一大批勞力維持下來,隨時可以轉入社會勞務,而又不剝奪其生活必需品,甚至基本日用品。

由此可見,海外貿易既能使臣民富裕幸福,又能使國家國力強盛。

今日英國大大優越於其他國家之處,就表現在這些方麵。當然,作為海外貿易不利的一麵,英國人也體驗到農產品價格過高的問題。這種境況與英國工匠的富裕以及貨幣充足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確都是物產富饒、氣候宜人的國家。但在某種程度上說,這與其人民生活的貧困有著推脫不了的幹係。這並非無稽之談。

在這些地理條件優越的國家,農業對農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稍微勞作就可解決溫飽。地主從來都不用為租約擔心。在這種情形下,容易滿足的農民們就自然而然地用拙劣的耕作方法來打點他們的土地了。

而在英國,耕作土地要花更大的代價,稍有不善便會造成欠收。因此,英國的農民必須有相當的農具和較長期的租約,這樣才能產生相應的收益。人們的收益必須同其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所冒的風險相稱。當大量的像佃農和自耕農這樣的勞苦大眾處於赤貧的境地時,則不論這個國家是君主政體還是共和政體,其他一切人也必定要分擔他們的困苦。

論貨幣

貨幣一多,百物騰貴,這是傳統商業的一種不利現象;相對而言,較窮的國家卻可以在國外市場上出售低於富裕國家價格的商品進行銷售,這樣就限製了傳統商業國家的國際活動範圍。

什麼是貨幣?

所謂“貨幣”,即人們約定的用來便於商品交換的一種工具。

倘若單從一個國家自身來考慮,那麼,貨幣量的多少並不重要,因為商品的價格總是與貨幣量成正比的。

惟有社會才能從貨幣量的增加中獲得益處,而且那也僅僅是指在與國外交涉或戰爭的情況下。

正是由於以上這個原因,所有富強和貿易國家,都是使用從貧窮的國家招募來的雇用軍。如果招募本國的公民,那麼,就不便於它們聚積更多的財富,因為它們所付給被招募者的薪餉,必須按照社會的富裕程度而成比例地提高。

換言之,倘若它們在國內招募一個兩萬人的軍隊,那麼,在國外它們花費同樣的費用就能招募一個四萬人的軍隊,其中利弊非常清晰。

事實上,一個國家貨幣多了,其用途卻極其有限,有的時候甚至會造成這個國家在對外貿易方麵的損失。

人類商務中,有一種奇妙的機緣,可控製貿易和財富增長,以避免某一民族獨占貿易和發財之利;由於經營和技術上的優勢條件,以及實力雄厚等原因,一個國家如果在貿易上對另一個國家占了優勢,那麼後者就難以收複失去的地盤。可是在沒有大規模商業和金銀不多的國家裏,勞動力的價格低廉,製造商們不斷輾轉遷徙,隻要哪裏有廉價的食物和勞動力,他們就飛向哪裏,直到他們使這些地方也變得富庶起來,然後他們又開始了新的轉移。

事實上,眾所周知,貨幣一多,百物騰貴,這是傳統商業的一種不利現象;相對而言,較窮的國家卻可以在國外市場上出售低於富裕國家價格的商品進行銷售,這樣就限製了傳統商業國家的國際活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