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金屬貨幣基本上被當作代表物,數量多寡以及重量、顏色如何,都不會使貨幣的真實價值或利息產生任何改變。同樣的利息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與本金相應的同樣比例。所以,無論是以金幣或是盎司為代表,其數量的多少都不與利息的漲落有任何關係。
形成高利息有三個最主要的因素:一、借貨數量大;二、滿足財富需要少;三、是經商的利潤較高。形成這三個方麵的曆年。正是商業和工業不夠發達的表現、而不是缺乏金銀的證明。相對而言,低利息則起因於三個相反的方麵:一、借貸需求小;二、滿足這種需求的財富多;三、經商的利潤低。這三個方麵的緊密相連,是因為工商業的發展、而不是金銀量的增加所形成的。我們將致力於證明這些論點,並從借貸需求大小的因果關係談起。
脫離了原因社會的民族,由於人口繁殖數量猛增,必然帶來財產不均的現象。有的人占有大片土地,而有的人卻沒有自己耕種的土地,隻能靠雇主支付的出產品維持生計,這樣就形成了土地收益。
在這些土地所有者當中,有的樂於把自己的土地的出產儲存起來備將來之需,有的卻情願把可供若幹年用的東西馬上消費掉。由於有固定的收入可供花費,土地所有者也就形成了所有者追求的目標。
但是,在隻有土地收益而又不知節儉的情況下,借錢花的人必然多起來,利息率也必然有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並不取決於貨幣的數量,而是取決於當時流行的生活習慣和風尚。借貸需求的升降起伏也決定於此。
至於我們提出來研究的第二個方麵,即滿足這種需求的財富之多或少,情形亦,複相同。滿足需求的財富多少,與利息的上漲一樣,都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而不是金銀的數量。任何國家,隻有使財產或對國內金銀的支配權集中在某些人手裏,以形成相當可觀的金額,或組成一個強有力的金融界,才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這樣就產生了一批放貸者,從而使利率降低。這種風尚形成的原因,是使錢幣積聚成一定數量的金額或大筆的錢財。
貨幣的突然增多,不會積聚成大筆的款項,隻是會形成物價的上漲。借貸者多於放貸者的情況依然存在,利息不會下降。
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在農民和地主之外,又多有一種靠經商為生的人。這種人從農民手裏弄來原料毛坯,經過加工,製成各種成品,隻留一部分供有用和養家糊口。
但是隨著人們勤勞精神的增長,人們的眼界也大為開闊,原來:邊陲之區也可象毗鄰之鄉一樣互相協作,這種調劑交流可以無限擴展,日趨繁複。於是商人——一種最有用的人便應運而生,他們奔走於全國各地,在那些根本互不相識、互不了解彼此需要的人們之間充當經紀人。
隨著生產的進步和勞動人口的日漸增多,人際之間的交往也有所增加,例如:民間經紀或買賣的事務變得更加複雜,分工漸細,牽連益廣,形成一種日益錯綜紛紜的局麵。在所有這些交易事務中,會有相當一部分商品和農產品歸商人所有,這是他們應得的報酬,是必要而且合理的。至於這部分商品,商人有時保存實物,但更經常的做法是換成貨幣——通用的商品代表物。
人類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他們會發揮才智繼續創造財富,這種欲望似乎是人類共同的愛好和追求。讓一個人無所用心,成天遊手好閑,他從這種賦閑中所感受到的精神壓力無比沉重,於是尋求刺激,耽於逸樂,對於這種縱情聲色揮霍無度必然會使他傾家蕩產的。後果,完全置之腦後。
假如讓一個人以一種比較無害的方式來發揮自己的精力和才智,他就得到滿足,不再有那種無休無止地追求娛樂的欲望。這就是商業擴大節約,守財奴超過將揮霍者的原因,相反這種現象在土地所有者中都是相反的。
商業的發展促進每個社會成員的進步,使人人都勤勞、節儉,這種技藝使人很快有所精神寄托。一切勤勞的行業使人節儉,同時也使愛利得之心勝過嗜逸樂之念,這一點是置之四海而皆正的。
在從業的律師和醫生中,大多數人都是量人為出,留有餘地;入不敷出或掙多少花多少的人畢竟是少數。因此,除了商業,再沒有任何別的行業能增加貨幣所有者,換而言之,能夠促進勤勞,並且通過發揚節儉,也使社會上的某些成員能夠有力地主宰這種勤勞。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商業,就必然基本上隻有地主和農民這兩種人,地主的揮霍浪費產生著一種持久的借貸需求,農民是無錢來滿足這種需求的。錢分散在許許多多人之手,商業必須依靠發揚勤勞與節儉,隻有這樣才能聚集大宗資金,而這些卻與國內的貨幣流通量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