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發展源於創新(2)(1 / 3)

綜合機械廠——教學、實習、生產、勞動的綜合基地。從1958年以來,一批一批的青年學生在這裏參加生產實習勞動,並在教師的指導下,試製了許多新型機床和設備。1958年9月,我國第一台全部用國產材料、自行設計和製造的電子計算機程序控製立式銑床,在這裏試製成功。

試驗電廠——在教師指導下,動力、電機、土建等係學生結合專業,通過勤工儉學、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教師、學生、工人共同努力,因陋就簡建成的綜合利用試驗電廠,已並入華北電網正式供電,一直保持正常運行。

1961年9月,中央批準試行《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務例(試行草案)》(簡稱“高校六十條”)。這個條便係統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教育發展正反兩個方麵的經驗。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清華大學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積極貫徹執行高校六十條。在這前後,清華大學認真總結了本校辦學的曆史經驗,明確提出了“三階段、兩點論”,對清華大學發展曆史上的三個重要階段都采取一分為二的正確態度,對曆史遺產進行了必要的揚棄,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糾正錯誤,走我國自己發展高等教育的道路,在許多方麵創造了新的經驗。

在教學內容上,積極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修訂教學計劃,適當減輕學生負擔,加強基礎課教學,重視基本訓練,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學好學精基本的東西,以求在基本功紮實的基礎上,達到觸類旁通、學識淵博的目的。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努力從我國古代教育理論中吸取營養,開展多種形式的“因材施教”,為學生“多設跑道”。麵向大多數,注意優秀生,使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其學習的潛力,鼓勵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積極介導理論聯係實際,建設新學風,這是對清華大學曆史上形成的嚴謹治學、勤奮學習的優良學風的繼承和發展。60年代所取得的許多教學成果與重大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與新學風的形成有關。

努力提高師資力量

院係調整後,由於一批著名教授離清華,學校的師資力量曾一度受到影響。蔣南翔校長在院係調整後不久來到清華任職,非常重視師資力量的補充、培養和教師質量的提高。加強教職工隊伍的建設,青年教師很快成長起來;陸續從國外回來的科學家來校任教,壯大了師資的陣營,經過幾年的努力,清華大學的師資力量得到了加強,教師質量進一步提高,對學校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蔣南翔校長十分重視教師在學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他主持學校工作期,采取了多方麵積極的步驟,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取得豐富的經驗。為了使不同的經曆、不同的成長道路的教師彼此相容,取長補短,攜手前進,共同提高。1955年,為我國培養了幾代工程技術專家,在國內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教育家劉仙洲教授入黨。蔣南翔在《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發表了《共產黨員是先進科學家的光榮歸宿》的文章,在知識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不久,梁思成、張子高、張維、李恒德等著名學者、教授相繼入黨,他們找到了自己“光榮的歸宿”,並在學術上大放異彩。他們努力鑽研業務,不斷提高學術水平,逐步成長為各個崗位上的骨幹力量。學校在師生中明確提出了政治與業務“兩個肩膀挑擔子”的要求,引導大家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又擔任社會工作,以求得學術水平和工作能力共同提高,互相補充,造就“帥才”。雖然50年代末、60年代初政治運動日益頻繁,階級鬥爭的弦越繃越緊,帶有權威性的政治號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正確號,但清華大學卻從本校的實際出發,破天荒地提出了在清華大學要爭取“團結百分之百”的號,鼓勵大家“各按步伐,共同前進”,表現了清華決策層的膽識明智和博大胸懷。其後,又明確指出“108位教授、副教授(簡稱“一百零八將”)是清華穩定的因素”。從1962年起,清華大學恢複執行教授輪休製度,在輪休期間,免除教學、計劃科研任務和行政工作,保證教授在養精蓄銳的基礎上,集中精力著書立說,潛心學術研究。這些既有理論創新、又有實踐指導意義的舉措,對清華教師隊伍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清華大學為祖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

為了培養德才兼備、身體健康、全麵發展的棟梁之材,清華大學創建了政治輔導員製度,創造了建設“先進集進”的經驗,大力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和學風建設、提出了“爭取健康地為祖國工作五十年”的號。任課教師以淵博的學識培養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努力引導青年學生沿著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方向健康成長。

十年動亂結束後,經過撥亂反正,恢複整頓,清華大學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上經曆了曆史性的轉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校師生員工欣逢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盛世,努力挽回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損失,奮起直追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的潮流。按照鄧小平同誌提出的“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要求,清華大學積極推進教育體製的改革,學樣各條戰線煥發出盎然的生機與活力。改革、建設、發展、提高,不斷開創新局麵。新世紀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向著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學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