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在清華學創業(1)(1 / 3)

創業是新的開始,也是你人生的轉折,邁出這一步,就意味著你的新生活開始了,但創業又不是容易的。它需要你有足夠的能力,有獨到的眼光,有堅韌不拔的性格,有戰勝困難的信心,有挑戰自我的能氣,有全身心投入的奉獻……在清華,創業者層出不窮,他們正是憑著一種特殊的心境,憑著在清華造就的“銅筋鐵骨”麵對著創業路上的風風雨雨,走過了坎坎坷坷之後,終於擁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人生範本:蔣君——把知識變成財富

將君清華大學90屆計算機工程係直博生。在創業的過程中,有苦有樂,更多的,還是清華人身上閃光的清華精神,下麵讓我們聽一聽他的創業過程吧。

我們在創業初期共有5個人,全部是清華同窗,大學時關係都不錯,而且事業心都很強。正是抱著這一目的,我們走到了一起。我們創業初期的主要投入就是智力資本,我和另一位同學有專利所以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做軟件產品。剛開始主要的資金注入是大家一塊湊起來的,因為在清華時關係都不錯,所以也都沒考慮誰多誰少的問題。

公司在第一個月的發展並不如先期的預想那樣,我們第一個月一分錢沒有掙到。第二個月另一位同學的專利產生了效益,我們為了一個企業編了一套軟件,並溶入我們的專利,掙到了開業以來的第一筆錢,8000元。然而好景不長,其中的一個合夥人被微軟高薪挖走了,月薪2萬元。他走的時候我們一塊喝酒,且當是一塊聚聚吧。因為公司在成立之後由於從節省資金的角度考慮還從來沒有坐到一張桌上聊聊天,這也是一次機會吧。

我們這幾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隻要我們想去,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出入高級寫字樓,背靠著一個龐大跨國公司的背景,去尋找自己的追求而不必在這一方城效結合的地方尋夢。關鍵是你怎麼想。

於是我們首先明確了一點,那就是我們已經不僅僅是清華的同窗了,而是企業的合夥人,我們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我們所做的,就是明確一種協作的關係,一種為了企業將來能更好、更快的發展而在初期必須明確的避免入浮於事的關係。中國人有時總有種“君子羞於談錢”的心理,覺得大家是好朋友,都是清華人,麵子上下不來。其實我們通過這次小小的事件,覺得大家談開了反而更好,這樣更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去做自己的事。

目前所從事的與我們設計的初衷已經有了比較大的差異。剛開始我們一心想致力於大型係統軟件的開發,並依靠我們的專利獲得豐厚的利潤。但是現在中國軟件市場的競爭也不單單是技術的競爭。由於沒有十分廣泛的關係,所以不到大企業係統軟件的研發工作。目前我們已經充分放低了姿態,幾乎什麼樣的編程的活都幹,我本人掌握幾乎所有的編程語言,還是十分有優勢的。我們的基本想法就是先搞一些短平快的項目,賺一些錢後再去接大的編程工作。人一定不能好高鶩遠,尤其在創業初期,沒有經濟基礎真是難上加難,這一點誰都違背不了。聯想當宛如不也是在國際市場上搞貿易,倒電腦,滾足了資本後再去做自己的事嗎?

我們的項目最需要資金的支持,但目前我們無法自己去籌資。我們項目的核心內容是在網絡中附著一種安全程序載體,防止病毒及黑客的侵入,對不同的局域網有不同的程序,這個目的前途肯定是十分光明的,尤其是在互聯網高速發民展的過程中。然而它的投入也是較大的,至少得1000萬元,目前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天文數字。

後來我考慮與一些大企業或國外企業合作,吸引他們的資金,這其實是風靡華爾街的風險投資。美國矽穀中的許多企業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我們很崇拜這些合作的方式,因為它本身是對一個人代價的承認——你隻要有智慧、有知識,你就會依靠這些成為股東,去獲得別人資金的支持。這其實對整個社會也是有好處的,至少他對資金的流向有了一個良性的引導。

我們目前也在試圖走這條路,但的確也麵臨著許多困難,但我們正在一點點的克服。例如,按照國際慣例,創業對於風險投資項目的評估僅僅是依靠你的幾頁計劃,這就對你所提供的項目文本要求十分嚴格,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什麼做為重要來闡述,而且風險投資項目的前景比投資項目的目前花費風險感興趣,之所以許多中國人出國之後又帶著資金和項目回中國賺錢,不少都是用這種融資的方式。我們首先在因特網上尋找到了別人在風險投資英目中的文本及有關的風險投資機構,然後先學習別人的文本,看別人的格式、體例及內容,然後照貓畫虎,闡述自己的投資計劃。我們當初依據的就是“雅虎”當年的內險投資計劃書。

目前我們主要通過因特網與矽穀的風險投資家聯係,他們在這個領域已經做了多年,目光很敏銳,對我們的項目也很感興趣,並提出了許多實質性的問題。盡管目前的談判仍在意向性階段,但不是逐步升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