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在清華學創業(1)(2 / 3)

技術進步給產業界所帶來的革新速度是無以倫比的,在這個經濟時代,如果每一具有良好項目的人都必須通過自己的原始勞動去積累為這個項目得以成功而必須具備的資金的話,那麼這將是這一時代的悲哀,張朝陽模仿“雅虎”搜索器發明了“搜狐”,被國內認可,被矽穀的投資家認可,獲得了成功。在別人的成功的時候,我們盡量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我們不能因為別人在某一項目上的成功而衝昏自己的頭腦,去盲目追隨而放棄自己曾執著的項目。共實我們的素質都差不多,別人今天的成功也許是你明天的成功,盡管我們遇到了諸多困難,但大方向還是讓人滿意的。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切實體會到了由昔日同窗變為現在合夥人一種特殊的感情,體會到了自己創業,自己給自己打工的快樂。

在清華中的9年當中,我曾有過不少想法,尤其是自己未來的道道選擇。本科畢業時想保研,讀到直博第二年又想出國。不過在直博畢業前一年,我才定下心來要自己創業,當時的資本就是我們的專利及業餘設計賺的3萬元錢。

畢業前夕,我的朋友們或者出國,或者高薪加盟到了跨國公司,而我們幾個也搬到了這幢寫字樓,開始了我們的創業生活。我們之所以選擇自己做老板,其實也有種時不我待的感覺。縱觀國外IT業界,絕大部分都是非常年輕的人,微軟、雅虎,他們都給予了我們啟迪。“江山代有新人出”,中國需要有一批年輕人出來,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去帶動一種產業的發展,又樹立一種創業英雄的形象,這其中的社會價值也是無法估量的。

中國有句古話:“三十而立”,我今年已經26歲,留給我創業的時間也沒有多少了,所以我有種十分緊迫的感覺。也放是大男子主義吧,我總認為男人總應該有自己的一份事業,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我們要自己創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其實,就拿我們目前所做的項目來說,維持一個小康水平不成問題,關鍵在於我們和文化層次較低的生意人不一樣。正因為我們身上本身具有著人力資源稟賦,因此我們要把它發揮到最大化。我們其實一開始創業的目的就是沒有定位到錢上,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出去都不是吃素的,拿十來萬的年薪絕不成問題,但關鍵是我們想做一番事業,想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想用年輕來博一回。

但話又說回來,既然我們放棄了眼前既得的優厚待遇而自己開始他是業,其實就帶著一種風險投資的心理,也可以說是一種賭博,而我們賴以支持的,一方麵包括我們的專來技能;另一方麵,則是一種機會成本的估算。

既然是風險投資,就有種風險與效益同在的表象,我們有限的在成本支出也許可換回無限的利潤,也可能一無所有,關鍵是我們認為這樣的投入要機會成本不是很大,所以認為值得一試,況且也存在較大的成功可能。

我這個人從小到大都比較狂,不服別人的管束,所以早在高中時老師們就給我下了結論:等有一天我參加工作了,一定會被我的上司所壓製。我也知道自己這個毛病,不喜歡別人對自己做的事指手畫腳,我曾經想將來自己做老板就不用被別人管束,這也是創業時的動機之一。

其實,我認為清華園中的人最需要別人來了解,也最需要去了解別人。人們意識中的清華學生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閑書”的科研型人員,而不知道我們也有這樣或那樣的野心。我本人其實不是一個疲於讀書本的人。在清華園中,同學們戲謔的稱本科畢業可以捧’鐵”飯碗,研究生畢業可以捧“銀”飯碗,博士畢業生則是“金”飯碗。我之所以砸掉了自己的金飯碗,與其說是一種冒險,其實是我想自己卸去由這個金飯碗帶來的虛榮從而可能產生的負效應,一身輕裝去直麵挑戰。

對於我們的選擇,年邁的父親沒有任何的幹涉,隻是囑咐我一方麵要以誠代人,另一方要也要小心從事。我是農民的兒子,心裏總有股韌勁,望著父母那風雨不蝕的肩頭,我的心裏很激動,感到自己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我的女朋友也給了我巨大的支持和鼓勵,她從小生活在北京,是命運把我們安排到了一起,因此我感到自己必須努力的去工作,去幹自己的事業,使她今後仍可以幸福的生活。一想到這些,我仿佛獲得了無限的動力,我必須努力幹,為了我們的未來。

我覺得,任何一個具有理性思維的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有一種衡量,人的心理因素對衡量結果有著決定性作用。如果他本身是一個喜歡迎接挑戰的人,那麼他很可能認為即使是一個較大的冒險所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

其實不唯你所學的知識,你的經曆,閱曆,和各種能力。都可以轉化財富。關鍵是你要知道怎樣才能把它們轉化成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