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的目的,在教人專心致誌做一件事情。
集中注意力是這樣一種能力,即你將思維與行動集中在某一特定目標上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工作量日益增加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已成為事關重大的成功必備素質之一。集中注意力的一個很好的比方就是放大鏡將太陽光集中到一張白紙上,透鏡將散射的太陽光線的能量集中起來,並且聚成一點——能量強大的一個中心點——迅速讓白紙燃燒起來,冒出縷縷青煙,最終燒出一個窟窿來。
清華大學“終身校長”梅貽琦先生,在校長崗位上,勤勤懇懇如同老黃牛一般,高官厚祿都不能讓他產生任何動搖,為清華大學的發展幾乎是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著名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指出:“中國一切事業之所以不上軌道,就人事而論,實是由於大家缺乏‘專’的精神,結果一人飛黃騰達,事業江河日下,這‘專’有三層深度。其一是專於一種職業,決不今天辦教育,明天弄政治,後天搞實業;第二層是說專幹一件事,決不今幹甲校的教力,明天做乙校的主任,後天做丙校的校長;第三層是說專心致誌,決不東應酬,西交際,幹著校長望著部長。做到第一層的人已經不多,做到第二層的絕少,做到第三層的更絕無僅有了。梅校長是屬於絕無僅有一層的。”
我們要了解人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才能對員工的性格加以培養,同時我們也應鼓勵員工奉勸他們改掉一些壞習慣,建立良好的品格。
要有能夠與別人團結共事的開朗性格,這是良好性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學正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在學生時代就喜歡鬧派性,搞團團夥夥,背過張三說李四的壞話,背過李四說張三的壞話,不能與多數人合作共事,這種人走上工作崗位也將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所以,大學生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論當一個普通學生也好,一個學生幹部也好,都要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培養與別人團結共事的能力。
要有顧全大局的大度性格。有沒有集體觀念和全局觀念,從一個側麵反映出一個人性格的好壞和素質的高低。唯物主義者不反對有個人利益和個人占有欲,但在利益麵前要“低頭三思”,不該得到的就不應該爭取;大學生在一起同窗共讀,雖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也是有限的,但在評優、獎勵、入黨、畢業分配及班級活動等諸多事情中,涉及個人利益時,應不爭不搶,培養集體觀念和顧全大局的大度性格。如果學生時代就養成爭名奪利的習慣,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必獎成為自私自利、計較個人得失的人。
要有寬容豁達謙虛忍讓的性格。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要謙虛謹慎,要甘於做“小字輩”,要虛心向領導和同事學習。要正確分析、對待社會的不良傾向,正確對待領導的批評和對自己工作的安排,對人對事要寬容豁達,謙虛忍讓,努力成為“領導信任、工作勝任、群眾歡迎”的人。
要培養員工當家做主的心理,隻有這樣他們才能視公司為家,為公司的發展竭盡全力,所以,我們要告誡他們。一個人在生活中常常難以避免被各種瑣事、頭事所糾纏。有不少人由於沒有掌握立身處世的藝術,而被這些事弄得筋疲力盡、心煩意亂,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做最該做的事。於是往往被外界的幹擾所困惑而難以自拔,結果白白地浪費了大好時光,到頭來空留遺憾。
相反,傑出的人總是能有效地排除幹擾,而專注地去做最重要的事情。他不會為了一些閑事而分散注意力,浪費時間。這樣,當別人為一些不值得苦惱的事而苦惱時,他卻似乎超然物處,專心致誌地做自己認定的事,自然成功便毫不例外地屬於他了。
比如,一個人在從事一項重要的工作,在他的周圍必定有一些人是要說三道四甚至進行惡意誹謗的,如果這個人過分計較那些流言蜚語,那他必定要分散精力,浪費時間,結果自然是耽誤了大事、正事,搞得自己焦頭爛額、疲於應付。
聰明的人總是能夠分清主次,辨別輕重,他決不會因為別人濺了幾滴唾沫就停止工作。相反,他會毫不理睬那些嘰嘰喳喳的幹擾,而一心一意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要努力使他們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告訴他們幹一項事業,除了盡力排除外界的幹擾,還要清除自己內心的雜念,使自己的心緒寧靜下來,使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地單純,熄滅欲望的火焰,像一個修道士那樣專注於手頭的工作,直到達到目標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