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清華學子深知,要聚精會神地做好一件事,必須傾注全部熱情,必須投入整個身心,要有穿到為實現目標而付出的行動上,才能保證堅持不是一句空話。
平時,我們總能看到許多人心緒不寧,焦躁不安,幹什麼都不能靜下心來,不能集中注意力做好的手頭的工作,結果不是耽誤了時間,就是錯過了機會,到最後完不成確定的任務。
之所以常常分心,是因為沒有牢記自己追求的目標是什麼。當目標被一係列繁雜的瑣事遮擋得看不清楚的時候,人往往會產生一種茫然的感覺,反映在行動上便是遲鈍和分心。
要能夠吃苦耐勞,性格頑強
員工們對未來和社會充滿希望、幻想和憧憬,走上工作崗位後即會發現現實生活並非想象的那樣美好。首先遇到的問題是環境的變化和工作的壓力;其次是剛參加工作待遇較低,生活比較困難;還有人際交往、戀愛婚姻等等問題。在新生活麵前,要鼓勵員工們使他們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有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性格、能力和勇氣。
管理者的素質與氣質
管理者本身的素質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做為管理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一個員工的素質不高,可能會使企業的某一項工作或某個方麵受到損失,而一個管理者苦素質不高,企業損失的將是全局的利益。也許會“一著之失,全盤皆輸”。
管理者首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擅於分析判斷,這樣才能抓住機遇,使企業發展壯大。
抓住機遇立即行動
當我們從信息中發現機遇後,應當立即行動,否則,機遇就會錯過。因為,機遇有易逝性的特點,其展現時間很短稍縱即逝,不允許長時間思索權衡,必須立即行動,快速定奪。另外從競爭的角度來說,也不允許從長計議,如果猶豫不決,行動緩慢,機遇也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因此,發現了看準了的機遇,就不能猶豫,必須當機立斷,采取行動,有時候,搶時間就是搶機遇,甚至分秒之差,就可能決定命運。為此,立即行動,抓住機遇,要注間以下幾個環節:
(一)捕捉信息要快
當了解到某一重要信息時,應以最快速度進行捕捉,以爭取必要的時間,走在他人前麵,把機遇抓到手。
(二)決策速度要決
捕捉信息之後,研究決策、決定取舍,拿出方案,就成了重要一環,有時人們發現信息很早,可是決策速度太慢,同樣可能喪失機遇。當然,快速決策,並不是草率行事,如果不認真研究和論證就作出決定,就可能造成重大損失。如果議而不決,瞻前顧後,同樣會坐失良機,造成損失。尤其是對於帶有風險性機遇的決策,其決策的難度就更大。因此,要做到快速決策,須提高自己的快速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提高決策的速度與科學性,力爭在較短的時間作出全麵的分析,提出方案。
(三)落實行動要快
在做出決策、提出方案後,並不等於抓住了機遇,還須快速行動,抓緊落實。隻有快速行動,才能搶先於他人,才能不失時機地抓住機遇。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時間觀念。有道是“人能等機會,而機會不等人”。要發揚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快速行動,落實方案,這對我們抓住機遇極為重要。
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指出:“不能緊緊盯著自己追求的目標工作,也就無法專心致誌地做手頭的事,結果便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影響了目標的順利實現。
“因此,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時,不能同時想著另一件事,而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所發生的事上。要清除頭腦中那些分散注意力、產生壓力的想法,排除分散注意力的一些人和事情的幹擾使你的思維完全集中到當前的工作狀態。
“而且,一次隻能專心地做好一件事,不要想著畢其功於一役,要把握你的身心所能承受重負的極限。”
為了能夠集中思想和精力完成既定的目標,一個人必須懂得什麼事對自己是最重要的,什麼事是次要的。為了全力以赴去做重要的事情;就必須犧牲一些次要的利益,必須使自己從無關緊要的事情中脫開身,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去做最重要的工作。
成功者的四項共同氣質
美國一個機構曾深入調查成功之道,挑選了1500位美國傑出人物,探索他們的性格特點。結果證明,這些人物通常具備以下四種氣質:
1.明白事理。這是最普遍具有的品質,79%的人在這方麵給自己打了滿分,61%的人說,明白整理對他們的成功有十分重大的幫助。對大多數人來說,明白事理的意思就是有能力對日常事物作正確而實際的判斷。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摒棄雜念,直截了當把握問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