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了猜疑心,就同烏雲遮住了陽光一樣,妨礙自己去觀察事實真相。因而,對於周圍的人和事,必須善於觀察,善於調查研究,一定要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觀察、分析、思考問題。當然,要真正做到這點,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可以請自己信得過的人幫助參謀分析,消除一切荒唐可笑的想法。另外,遇事可多往好處想。

通常,人在高興和感激的時候,不大會多疑。許多事情,別人本來無心,你往壞處想,卻會想出問題來。

漢獻帝時,董卓架空皇帝,自己握有重權,任命他的親友執掌兵權,就連他的侍妾剛生下的兒子也被封為侯爵。他性情殘暴,隨意殺人,部下將領稍有差錯,就會被當場處死。當時司徒王允等大臣密謀除掉董卓。王允說服了董卓的隨從待衛呂布,讓呂布作為內應,和王允等大臣布置的勇士一起殺死了董卓。董卓被殺時,左中郎將、高陽侯蔡邕正在王允家做客,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很突然,不由得驚歎了一聲,王允因此懷疑蔡邕是董卓的心腹,於是非常生氣,斥責蔡邕說:“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幾乎使漢室滅亡,你是漢的大臣,應當和大家一樣普天同慶,而你卻懷念他的恩惠,為他而悲傷,這不是與他共同為逆嗎?”於是馬上把蔡邕逮捕了,交給了朝廷。蔡邕說:“我深明君臣大義,怎麼可能背叛國家而袒護董卓呢!我情願在臉上刺字,砍去腳,讓我繼續寫完《漢史》。”許多士大夫同情蔡邕,設法營救他,但都沒有成功。太尉馬日碑對王允說:“蔡邕是曠世奇才,對漢朝的史事典章非常精通,應當讓他寫完史書,這將是一代大典,況且他犯的又不是什麼大罪,殺了他,會讓天下士人失望的!”王允卻說:“從前漢武帝不殺司馬遷,結果使他得以完成謗書《史記》,並流傳後世。如今國運中衰,兵馬就在郊外,不能讓奸臣在幼主身邊撰寫文書,這既無益於皇帝的聖德,還會使我們這些人受到譏諷。”於是蔡邕就冤死在獄中。其實蔡邕隻是因為有才華,受到董卓敬重,舉薦為官,根本不是董卓的什麼心腹。王允不顧客觀事實,依照自己的猜疑想法,殺死了蔡邕,這一舉動使董卓的部下感到了深深的危機,因為蔡邕都可以被懷疑成董卓的心腹,而失去性命,更何況自己是董卓的部將呢?於是董卓部將反叛,血洗長安。王允在蔡邕被殺不到兩個月之後,也和自己的妻子、兒女一起被殺,他的猜疑和獨斷專行對人、對己都帶來了巨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