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社會上存在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絕對平均主義保守思想,這是嫉妒心理產生的社會根源,所以改變這種社會觀念,是克服嫉妒心理的一劑良藥。營造良好的社會競爭環境,以競爭環境來疏導嫉妒心理,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營造一個以科學、合理的競爭機製為主導的社會良好環境,就會使嫉妒之風無立錐之地。

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可以讓人人都愉快地接受“合理超越別人或被別人超越是極其自然的”這樣一種心理。

合理的競爭觀念,還會使人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能力。一個人了解了自己,便不會怨天尤入,便不會嫉妒,因為他知道自己辦不到的就是辦不到,辦得到的就是辦得到。比如烈日下汗流浹背的建築工人,不會嫉妒辦公室裏的建築設計師;兢兢業業的清潔工不會嫉妒西裝革履的總經理一樣。

另一方麵,屬於暫時領先而惟恐別人超過自己這一類型的嫉妒者,要時時開導自己:世上萬事萬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業績和成就都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創造出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原來先進的東西,必將被更先進的東西所代替,“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所以企圖壟斷某種先進的成就,永遠當“權威”,不讓別人超過去,是根本辦不到的。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生命有限,不可能成為某一技術或某一學科的永久權威。有智慧的人,當自己成名之後,更應謙虛、謹慎,甘當後起之秀的“人梯”,扶持他人趕上來,為他人的事業成功添磚加瓦。當他人在自己扶持和幫助下獲得了驚人的成就,或者超過自己時,不但不嫉妒,反而由衷地高興,這才是學者、專家和權威們應有的風度和胸懷。甘當“人梯”,把他人扶持上來,不但不會損害自己,而且愈顯得高尚和偉大,其聲譽也將愈來愈高,備受人們的欽佩和稱頌。我國多次獲得全國圍棋比賽冠軍的著名圍棋名將聶衛平,在一次全國圍棋比賽中敗給了後起新秀,事後他寫了篇文章在報紙上發表,題目就叫《沒拿冠軍,我也高興》。為什麼呢?他說:“當年我們脫穎而出,超過了老一代棋手,今天小將又戰勝我們,過一段時間,又有新的新秀戰勝他們。這正是我國圍棋事業興旺發達的標誌。”聶衛平的眼光可以說是非常長遠的,值得很多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