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蒙又問他會不會算術,小含劍即席表演了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乘法的心算,又把老人家驚訝得不行,連呼神童。
麵試結束後,司蒙親自送小含劍出來,他見到蕭至善就大讚含劍天資聰慧,假以時日,成就不可限量。蕭至善雖然平日也頗為自豪自家孩子的機靈,卻沒有想到幼學的司蒙會給如此高的評價,連稱先生過獎,不要寵壞了小孩子等等。
然後老先生和他商量,希望小含劍能住在學校裏作為他的內弟子,每十天回家一趟,以便更好地教導,而且單獨一間屋子,還不須他出食宿費用。蕭至善雖然不舍,但為了孩子更有出息,也咬咬牙答應了,不過堅持要自家負擔食宿費。
含劍聽到這個,心中暗喜。他常常要做一些不能讓人知道的事情,在家裏的時候因為母親和仆人阿土會幫他收拾房間,很不方便,到了學校裏住單人宿舍就好多了。嗯,簡直太好了!
因為陸家村幼學是第一年成立,學生全部都是一年級,四十六個孩子們,經過麵試後依著天資性格,被分為甲乙丙三個班級, 小含劍被分在了甲班。第一天上學,也不上課,等各位家長走了之後,四十六個孩子一齊搬了小凳子坐在校舍前的小小操場上。先是介紹幼學的三位先生,那清瘦老先生是司蒙,姓吳,兼著識字課;那位早上安排麵試的年輕先生姓陸,教算術;還有一位中年先生,體格魁梧壯實,卻一臉和善相,姓陳,教的是體術。除了三位先生,還有一名中年阿姨負責照料幾十個兒童的生活,後來大家知道,她是陳先生的老婆。
司蒙吳老先生給大家介紹完三位先生,又講了學校的諸般規矩,卻和當年含劍在另一個世界上小學時的校規大同小異。隨後陸先生講授各門功課的簡單介紹,含劍最感興趣的是體術,原來體術課並不是他原來想像的那樣隻是跑步做操,它也包含強健體魄的鍛煉,但最重要的內容是 “養真功”,一種大約類似氣功的功法。神州國規定六歲入幼學,“養真功”是必修的課程,其實這個入學年齡和養真功有很大關係。按照陸先生的說法,六歲是養真功開始練習的最佳時間,再早再晚都不合適,而且幾乎每個人都能練出“真力”來。這些讓含劍對幼學的生活有了一種期待。
第一天的學校生活很快就結束了,這天晚上小含劍還是回家休息,第二天才開始睡在學校裏。回到家裏,母親李氏舍不得孩子離開身邊,含著淚千叮嚀萬囑咐,說得含劍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父母的關愛,也鼻子酸酸的直想落淚,倒是父親蕭至善已經想開了,說道男兒誌在四方,總不能老是膩在父母羽翼之下,何況這陸家村離真溪不過十幾裏的路,想兒子了隨時都可以去看他,才把勸得妻子止住了眼淚。
另一個舍不得的人卻是鄰家的小丫頭韓小露,不過她是因為含劍上了學後沒有人跟她玩了,還問能不能去學校找他。含劍又好氣又好笑,趕緊拒絕,說那幼學的先生凶得很,見到不相幹的小孩要打屁股,總算讓她打消了這個念頭。開玩笑,上學的時候來個小丫頭找他,還不讓人笑話死?
一天的忙碌下來,含劍躺在床上反倒睡不著了。別看他有前世帶來的成熟心智,隨著對小孩身份的日漸融入,他也回複了許多少年心性,也不知道這樣好還是不好;而且這個世界太多自己無法預料的事情,也讓他對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有著沒法掌握所帶來的好奇和擔憂。而幼學,某種意義上說,才是蕭含劍在這個世界上人生的開始。那麼,前麵的路會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