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社交中的語言藝術(2)(1 / 2)

1932年,整個西方世界已陷入經濟危機的深淵,美國所受的打擊最嚴重,剛走出校門的裏根想找工作真是難上加難,當時他很想進入戲劇和電影界,但又苦於無門路,隻好暫時在洛厄爾公園當水上救生員,掙些路費,再到別處找工作,掙到一些錢後,他先到芝加哥一些大電台求職,都沒有成功。後來他父親建議他到附近的一些小電台碰碰運氣。真幸運,衣阿華州達文波特市的WOZ電台要招聘一名播音員,由於裏根在大學讀書期間當過體育播音員,很快被錄用,月薪100美元,在此工作一段時間後,被調往梅得因市的WHO電台(屬全國廣播公司網的一個電台),除播音外,還進行采訪為報紙撰稿。由於他的音色雄渾而宏亮,並善於在麥克風前繪聲繪色地轉播比賽實況,很快就成為中西部有名的體育新聞廣播員,四年的電台廣播工作,使裏根的口才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

裏根認為,總統的職務主要是掌管大政方針,不須事必躬親,他隻抓重大決策,避免介入問題的細節,他處事機智,思想敏銳,但並非才智出眾,據報道,他的知識麵較窄,消息也不太靈通,處理國內外事務缺乏應有的知識和經驗,因此,十分倚重智囊,在作出決定之前,通常都要與顧問和部長們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也能聽取部下的意見,包括反對意見。處理問題時喜歡先由助手提供一頁簡明的“微型備忘錄”,內容分四段:問題焦點,事實,分析,結論或建議,然後由他作出決定。他有時也很固執,對於助手的意見往往聽不進去,甚至心血來潮,在外交談判中突然提出事先未曾討論過的問題,助手們提心吊膽,怕他會捅出漏子,鬧出笑話來。

他思想保守,有時言詞激烈,但行動較謹慎,處理問題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必要時能與反對者進行妥協,有人稱他為“現實主義的保守主義。”例如,他在競選總統時批評卡特政府同蘇聯簽訂的第二階段限製戰略武器條約有“嚴重缺點”,但他擔任總統後,卻謹慎地遵守該條約;上台前,他攻擊卡特政府同中國建交是“出賣台灣老朋友”,揚言要恢複同台灣的“官方關係”,但就任以後說“我肯定不是一個僵硬的教條主義者。我忠實地信仰某些重大的原則。”但是“如果以溫和的方式行事意味著更為明智和有效,我肯定是個溫和的人。”

裏根能言善辯,講話很有煽動性和感染力。據說還在眾人場合中,把股票上漲“18點”念成“18元”。1988年大選時,在向全國轉播的記者招待會上,裏根脫口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稱為“一個病人”,他說錯話有多種原因,有的是由於疏忽,有的是心血來潮忘乎所以,多數情況是由於缺乏知識,考慮欠周,1985年8月,他竟說南非“已經消除種族歧視”,引起許多國家的抨擊。所以第一夫人南希,針對裏根時常講錯話的毛病,經常提醒他按講稿發言,不要隨便脫離講稿。

無論美國的哪位政治家,要想爬上總統的寶座,往往都是在“和平與繁榮”的口號下,對選民作出種種許諾,如向婦女許諾當選後要給幼兒保育撥款,對老人答應取消社會保險金收入的限製,加強環保,改善醫療條件,不增稅,平衡預算,提高教育質量等,總之一條,讓他做總統就有幸福美好的明天,專揀好聽的說,要搞政治必須學會這一套,否則行不通,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善用“時髦”的語言

在一般情況下,女人比其他人說話都在理,辦事也容易,這是因為他們運用了自己的“嘴勁”——時髦語言。所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作家都有一點“嘴勁”,是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本領,作為一種傳統,隻要進了文人的圈子,他們對自己舞文弄墨都有著良好的小感覺,更喜歡標新立異,沒有一個作家,真正做到了知雄守雌,與人無爭,或是屈一伸萬。然而他們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卻完全不是這樣,在世人的心目中,他們好像是雲中白鶴,笑罵由汝,他們不是扮演著冷嘲熱諷的角色,就是裝出雅量高致的樣子,其實他們最大的特征就是嘩眾取寵,溢美掩惡,他的美名與他們市惠駕馭的品質,太不相稱,之所以會如此,那是因為他們大多懂得夫子自道,喜愛信而有證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