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社交中的語言藝術(3)(2 / 2)

1982年秋天,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中美作家會議上,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請中國作家蔣子龍解個怪謎:“把一隻2500克重的雞放進一個隻能裝500克水的瓶子裏,您用什麼辦法把它拿出來?”

“您怎麼放進去,我就怎麼拿出來。”蔣子龍微笑道,“您顯然是憑嘴一說就把雞放進了瓶子,那麼我就用語言這個工具再把雞拿出來。”

金斯伯格讚賞道:“您是第一個猜中這個怪謎的人。”

每個人都喜歡受到別人的稱讚,無論6歲的小孩或60歲的老叟都是如此。人們尤其喜歡將自己和別人比較,希望比別人好一點。所以有比較性的讚美話也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讚美也要講究方式和技巧。比如說:甲和乙兩人以不同的價錢買了兩件完全一樣的遊泳衣,而乙所買的比甲買的價錢便宜,因此,乙一定覺得很得意。當著他一個人的麵,你提起兩件遊泳衣的事,如果你說:“甲是吃虧了,他花的錢比你花的錢貴得多”,那倒不如說:“你買的比他買的便宜多了”。為什麼呢?因為前者隻不過是表示出甲的愚蠢,而後者則表示對方精明。所以,下一次你稱讚一個人時,你要說“你比某某做得好”,而不要說“某某比你做得差”。

張勳生日,大學者辜鴻銘送給他一副對子,說:“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後來,辜鴻銘和胡適說到這件事,說“擎雨蓋”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枝”指的是他和張勳都留著的長辮子。

辜鴻銘當北大教授時,有一天,他和兩個美國女士講解“妾”字,說:“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時,手靠其女也。”

這兩個美國女士一聽,反駁道:“那女子疲倦時,為什麼不可將手靠男人呢?”

辜鴻銘從容申辯:“你見過1個茶壺配4個茶杯,哪有一個茶杯配4個茶壺呢,其理相同。”

法學家王寵惠在倫敦時,有一次參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間有位英國貴婦人問王寵惠:“聽說貴國的男女都是憑媒妁之言,雙方沒經過戀愛就結成夫妻,那多不對勁啊!像我們,都是經過長期的戀愛,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後才結婚,這樣多美滿啊!”

王寵惠笑著回答:“這好比兩壺水,我們的一壺是冷水,放在爐子上逐漸熱起來,到後來沸騰了,所以中國夫妻間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後慢慢就好起來,因此很少有離婚的事件。而你們就像一壺沸騰的水,結婚後就逐漸冷卻下來。聽說英國的離婚案件比較多,莫非就是這個原因嗎?”

有些人以為說話方法好,完全因為詞藻修飾得美的關係,但是光用詞藻,就可使對方感動嗎?

上麵二例卻沒有華麗的詞藻,說話的能力每個人都有,關鍵在於如何巧妙的利用它,使之為我所用,並在日常生活中靈活地將這些好的語言進行積累,分類;豐富自己,隻有這樣,才能在日常的社交生活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本領。

擇言,是社交活動的需要

在社交活動中,擇言時的表情可以直接影響別人對你的感觀,不信你可以試一試。

無論你是冷漠無情或是快活樂觀、是自暴自棄或是誠實向上、是漫不經心或是小心謹慎等,皆能從你說話時的態度中做出判斷。

應該注意的是,說話時態度驕傲容易激起別人的憤怒,低三下四又會被認為懦弱,沒有骨氣。

隻有在說話時與對方保持平等,用平和的口氣,真誠的態度來交流彼此間的認識與觀點,才能達到思想上的統一。

不過話又說回來,一個擁有語言技巧的人是不在乎什麼形式的,他既不會采取說教的形式,也不會搞什麼炫耀自己的名堂,他的說話技巧就是他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態度始終是那麼開朗坦然,語言始終是那麼溫和和謙虛,一方麵他能夠接受別人的忠告,另一方麵又能夠給予別人提示。這種人在任何場合下都會受到歡迎且能獲得很好的評價。

如果這種人還具有很強的工作能力的話,那麼,他的成功肯定是指日可待的。

有些人往往不經過大腦考慮就隨意發表言論,從而產生不良後果。簡單明了而具有說服力的言談,才能達到交談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該說則說,不該說則不說,對不了解的事情更不要輕易開口。

即使是傻子,也能開口說話,但隻有聰明的人,才能完美地使用語言表達。

在社交應酬上,若能做到以坦然、開朗的態度與人交談,並能把握住該說的話和不該說的話,那麼,其人緣關係自然是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