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築公司的李工程師,有一次折服了一個剛愎自用的人。一個工頭,他常常堅持反對一切改進的計劃。李工想換裝一個新式的指數表,但他想到那個工頭必定要反對的。李工去找他,腋下挾著一個新式的指數表,手裏拿著一些要征求他的意見的文件。當大家討論著關於這些文件中的事情的時候,李工把那指數表從左腋下移動了好幾次,工頭終於先開口了:“你拿著什麼東西?”李工漠然地說:“哦!這個嗎?這不過是一個指數表。”工頭說:“讓我看一看。”李工說:“哦!你不用看!”並假裝要走的樣子,並說:“這是給別的部門用的,你們部門用不著這東西。”但是,工頭又說:“我很想看一看。”當他審視的時候,李工就隨便但又非常詳盡地把這東西的效用講給他聽。他終於喊起來說:“我們部門用不到這東西嗎?糟糕,它正是我想要的東西呢!”李工故意這樣做,果然很巧妙地把工頭說動了。
有一位雜誌社編輯,他對說服作家很有一套。不論那些作家如何繁忙,他也有辦法使他們答應為他寫稿。本來他的口才並不屬一流,但奇怪的是,那些作家在他麵前,都無法拒絕他的要求。
“當然我知道您很忙,就是因為你很忙,我才無論如何請您幫個忙,那些過於空閑的作家寫出來的作品,總不見得會比您的好。”
據他說,這種說法從未失誤過。一般來說,當對方已有很充分的拒絕理由時,想讓他接受你的請求是十分困難的。如果你事先也知道他們會用這些理由來拒絕你,你反而裹足不前的話,會培養增加他對抗的意念,於是當時的氣氛就更加緊張,也別說什麼說服了。但若能運用前述那位編輯先生說的那套辦法,先給對方來個“高帽子”,會使他無法拒絕,也就是巧妙地使對方的“不”成為“是”的一種說服技巧。
所以,說服別人,必須透徹了解別人的意見。有人把這形容為“能鑽進別人的眼球裏,看他怎樣看世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就是說服別人的基本道理。
順耳忠言
有時候,你對家人、對朋友,覺得有許多話不得不說,可是說了,反而把感情傷害了,反而把事情弄糟了。於是你就引用一句中國古話,替自己解釋,說什麼“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其實,有時候良藥未必苦口,忠言也未必逆耳。把良藥弄成苦口,以致病人怕吃,這是醫學不發達的現象;把忠言弄得逆耳,以致別人不能接受,這是說話的人對口才不加研究的結果。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並不是不願聽別人的批評,也不是不能接受批評,有時,我們還真希望有人來指點指點,或者是請教別人。
我們做了事情,說了話,寫了文章,自己不放心,不敢下判斷,這時候我們何嚐不希望有人出來告訴我們哪點好,哪點不好。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人,他能夠忠實地、大膽地指出我們的許多錯誤,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敬佩他、感激他,甚至永世不忘。
可是為什麼也有些批評和忠告我們不愛聽,我們聽了就難受、就氣憤,甚至感到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損傷?我們還會感到受了委屈、誣蔑以及侮辱?
我們自己覺得我們並不是不歡迎批評、不接受批評的人,然而,我們又被人指責,說我們不歡迎批評、不接受批評。
一種苦味的藥丸,外麵裹著糖衣,使人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裏去了。於是,藥物進入胃腸,藥性發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我們要對人說批評的話,在說以前,先給人家一番讚譽,使人先嚐一點甜頭,然後你再說批評的話,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
有一天,某機關王主任對女打字員說:“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來越快了。”那位打字員突然聽到主任對她這樣誇獎,受寵若驚,臉孔都紅起來了。於是王主任接下去又說道:“可是,我希望今後打字的時候,對標點符號應該注意一些才好。”
王主任如果不這麼說,而直接對打字員說,叫她對標點符號要特別注意,她心裏就會覺得今天受了上司的責備,並感到十分羞愧,她也許為此有好幾天都不愉快。她也許還要為自己辯護,說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為原稿上有錯誤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負這個錯誤的全部責任。這樣一來,王主任的規勸不但未起到效果,說不定還會由此惹來一些麻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