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說服對方的語言藝術(2)(2 / 2)

老李拿起“聯係卡”一看,乖乖!數學和化學都不及格!此刻,老李真恨不得揍她一頓。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呀,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息成大學生呢?然而,老李沒有發怒,也沒有說一句指責的話,隻是用鏡片後的目光冷冷地看了她一眼,然後保持沉默,一言不發,心想,別指望這孩子會發達了。

第二個學期,他女兒的學習進步得很快,不但平時好的課目保持了優秀,連數學和化學也趕了上來。

當老李問她怎麼想的時,她說:“雖然當時方老師和你都沒有批評我,但我覺得比批評還難過,唯有奮發努力才能將功補過。更何況,學好了知識是自己的本錢。”

所以,上麵的例子告訴我們:對於有錯誤的一方,有時候不指責批評,采用一種沉默的態度,也是一種很有效的說服方式。

當然,遇到非指責不可的情況時,那就該另當別論。在這裏,所指的是對具有強烈自尊心的人,你若用沉默代替批評,等於給了他/她捫心自問、冷靜反省的機會,豈不是一種最好的說服方法嗎?

讓對方在事實麵前低下頭來

那還是我在報社當編輯的時候,有一天,大家都在閱稿,編輯李毅邊看稿子邊發牢騷說:“每天來這麼多稿,卻找不到幾篇好的,真怪。”我說:“不要怪作者的水平低,或許我們本身有問題,假如宣傳工作沒跟上。作者對本報的信息不了解,寄來的稿子對不上本報的胃口,說不定也是我們選不到好稿的原因。”

當然,牢騷歸牢騷,報紙每天還是要按時出版的,我們幾個編輯精心挑選,百裏挑一,或是將基礎不錯的稿件進行修改,報紙的質量還過得去。

正在邊閱稿邊交談的時候,一位男士走進來,他氣勢洶洶,一副醉醺醺的樣子。一闖進編輯部他就不客氣地問:“喂,哪個家夥是副刊版的?”李毅疑惑地站起來說:“是我,請問你有什麼事?”

於是,這個醉漢對李毅喋喋不休地質問,怪他為什麼老是不發自己的稿件,是不是他沒給當編輯的送禮?麵對這個醉漢的無理取鬧,李毅哭笑不得。

這時,看新聞的老胡不慌不忙地拍了拍那個醉漢的肩說道:“喂,喝多了吧,喏,我送你上一周的報紙,一天一張,看完了每一篇副刊稿以後,再來找李編輯算帳你看怎樣?”

那個醉漢接過一疊報紙走了。

過了幾天,那個醉漢又來到編輯部,這回他沒喝酒,隻是一個勁地向李毅賠禮道歉,說自己錯怪了李編輯。

原來,他將那一疊報紙拿回去後,睡了一覺便一篇篇地閱讀起來,越讀越覺得自己的稿子與之相比確實差了一截,既缺少文采又缺少哲理,還將人家編輯罵了一通。

看來,用這樣的事實進行無聲的說服效果真是不錯,我以前隻是聽人說過,這次親眼得見,越發的相信了。

遇上懷有不滿情緒的人,先讓他吐露不滿,再對症下藥,讓他在事實麵前自己低下頭來。

於是我們都對老胡伸出大拇指:“你的這套說服辦法真不錯,既簡單又容易讓人接受。”

告訴對方“大家都這麼做”

平常,當市場上出現一種新產品,有時自己並不是急需,但聽到“不少人買了”,於是自己也會去買了來用。

由此看來,人很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

“大家都這麼做”的說服方法就是針對人們的這一心理,以語言技巧來勸服別人。

這種方法往往收到不錯的效果,有時候,我們看到推銷商品的廣告,就是起到這個作用。

我的小侄子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平時在家裏很不錯,可一到學校情緒就不好。

什麼原因呢?再三詢問才找到症結所在。

原來一到學校,他就非常在意周圍同學對他的看法,於是左不是右也不是,幹脆就消沉起來。

我的小侄子並不是很調皮搗蛋,成績不好也不差,平常得不到表揚也不挨什麼批評,如此一來,便很少有表現的機會了。

最近,他的老師想了個法子,給他換了個座位,把幾個平時有著良好表現的學生安排坐在他的周圍,當這些同學做了好事受表揚時老師就會強調一句“坐在××旁邊的……”

如此一來,我的小侄子漸漸變得活躍了,由於“大家都這麼做”,他自然也要做囉。

總之,“大家都這麼做”的說服方法在很多時候,很多場合都很管用,當對方不願接受你的說服時,你不妨找出比較充分的實例、剖析做與不做將可能產生的不同後果,並明確告訴對方:大家都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