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電話交談的尊敬語
電話交談,無論是什麼人,都希望有一個愉悅的溝通氛圍,輕鬆的溝通話題,隻有這樣,才能從中獲得交談的好心情。
要想達到這一效果,交談的內容是其關鍵以外,不可忽視的是,尊敬語的使用也是電話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這麼說,溫和謙虛,合宜得當的尊敬語,是電話交談技巧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它就像一把鑰匙,能夠助你開啟對方的心扉。
試想,假如你在打電話時,對方一個惡聲惡氣的聲音說:“找誰?……不在!”然後“叭”地一聲將電話一甩,你心裏會不會堵得慌?
若是對方用一句溫和客氣的尊敬語,說:請問先生(或女士)您找誰?那麼,你心裏肯定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了。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以禮待人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
因此,把“請”、“謝謝”、“不好意思”等尊敬語用活在電話溝通的交談之中,是我們每一個使用電話的人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標準。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打電話不必拘泥於非使用尊敬語,有時候,用稱兄道弟的說話方式進行電話交談,說不定因為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而更覺得有一種親切感。
我承認,對彼此相當了解的好朋友,這種交談方式或許有其優勢,但大多數時間對方都是一般認識或與陌生人交流,如果你也稱兄道弟,豈不顯得過於隨便?
當然,對平時說話比較隨便的人來說,要他們在打電話時把尊敬語很自然的掛在口中似乎不太容易,因為平時不常用,說起來就覺得別扭。
其實,這也就如同小孩子剛學說話時的情景一樣,開始時不順口不流利,隻要反反複複地加以練習,日子一長,尊敬語也就很自然地在你的口中說得流暢自如了。
說了這麼多的電話禮儀,你可別滿不在乎地不屑一聽,在電信事業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裏,作為人際交往的一種手段,它可是越來越突出地占據了顯赫地位。
打電話非得講禮貌
前麵我講了一些電話溝通禮儀,講得都比較虛,下麵我想給你講一點實在的例子。
我聽朋友說,麥克阿瑟將軍在東京做盟國占領軍統帥的時候,有一天,一位日本內閣大臣打電話向他彙報一件事情。
這位大臣的英語說得不錯,平時與盟軍總部的軍官們都混得很熟,除了見到麥克阿瑟本人他會畢恭畢敬外,對其他軍官則都是像朋友相處一樣的有說有笑。
這天他打電話到盟軍總部,依照以往習慣,麥帥的電話照例先由首席副官接聽。
這位大臣就是憑了這個“以往習慣”,以為對方定是副官無疑。
於是一接通電話就肆無忌憚地說“哈羅,早安,那個太上皇在嗎?”誰知這個“以往習慣”那天偏偏就打破了“習慣”,由於辦公廳副官不在,麥克阿瑟將軍親自拿起了話筒。
這件事情的後果如何,我想,我不說你也能夠猜得到了。
可見,打電話非得講禮貌。
打電話是一種彼此溝通的方式,而電話交談時的表現,難免會給對方留下一個對你的印象。
因此,你在打電話的時候,切莫像上麵例子中的大臣一樣,隻圖一時的嘴上痛快,而忘記了彼此在電話交談中應注意的禮節和技巧。
因為打電話時不拘小節,從而弄得雙方都不愉快的事情,肯定是不會少的。
不然,我的朋友不會提醒我,我也就不會提醒你了。
打電話非得講禮貌,而講禮貌並不僅僅是指電話交談的語言,使用電話溝通的方式也很重要。
有的人打電話就像抽煙成癮一樣,看見了電話就想打,一天要打好幾十個電話!每當繳電話費時就有些後悔,但第二天又全忘了。
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隻要是“癮”一來就想打電話。
有時,甚至在開會或是與人商量重要的事情也會突然起身,坐到電話機旁,然後,腿抖著腳,手裏玩著電話線,口裏叼著香煙,與電話那邊的另一個朋友天南海北地胡侃,而所談又盡是一些無油無鹽的雞零狗碎之事,使旁邊的人感到十分討厭。
遺憾的是這種人還時常感到自豪,以為自己增長電話溝通技巧,並標榜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
當然,這也並非毫無道理,可能有的朋友也喜歡這樣的電話對應,以填補自己的無聊和空虛。
然而,更多的朋友肯定會在心裏埋怨此人絲毫不為別人著想。
你想想看,假如你的朋友很忙,根本沒有功夫在電話裏和你悠悠然然地聊一些雞毛蒜皮之事,你這樣沒完沒了地“電話堡粥”,煩不煩?
用電話來進行人際交往,首先應該了解它的特性與功能,並且適應它。
電話是一種方便人們快捷進行交流的電訊工具。因此,電話交談首先應該做到言簡意明,迅速傳遞信息。
那種拿起電話就沒完沒了地說它幾十分鍾的作法,是完全違反了電話的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