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掛上電話後你的任務也就完成了,簡潔的語言隻是先給對方一個好的感覺,當日子即將來臨的時候,你可千萬不要忘記再次撥通電話,給那位先生提個醒。
這樣,他去參加發布會的願望才會由朦朧而變得清晰,繼而強烈起來。
不管是誰,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人生地不熟,如何盡快地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我想,首先就是讓別人認識你,繼而才可能認可你。
而親切地與人打招呼,上下班時,茶飯後的閑暇時不隻是對上司、同事的寒暄問候,對其他人也一樣親切地打招呼,這是達到上述目的的先決條件。
你給別人一聲親切的問候,別人就會有受到重視的感覺,因而對你也親切地問候起來。
於是,雙方便容易在心情開朗的境況下友好地交談。
使用電話交談也同樣如此,當你一拿起聽筒,如果聽到的第一聲是“早安”的問候語,心裏肯定如春風拂過般的感覺。
“對不起”這句話本身並無多大意義,但它卻能起到使強者不再逞強的作用。
所以,許多人就把這句毫無意義的“對不起”當成增進友誼的催化劑。
我的朋友對我說,有一次,他帶孩子去兒童公園遊玩,回家的時候天都快黑了,於是,他想圖個愉快,就帶孩子在公園旁的餐館吃飯。
可誰知等了好久,點的食物還遲遲沒有送來,孩子直嚷肚子餓,我朋友的肚子也早就唱起了“空城計”。
好不容易地把飯菜盼來了,我朋友不免責備說:“你們的效率也太慢了!”
這時,服務員一邊麵帶微笑一邊不好意思地說:“真對不起,正是用餐高峰,餐廳人手不夠,讓您久等了,請慢用。”聽她這樣一說,我的朋友一掃剛才的不快,馬上把怒容換成了笑容,口裏一連聲地說:“沒關係,沒關係!”
這就是“對不起”的特殊功能。
試想,假如聽到我朋友的責備,那個服務員也一臉不滿地把餐盤“叭”地放在桌上,再來一句頂撞的語言,那麼,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商務電話更不可小看“對不起”的魔力!
尤其是在非辦公時間,如不致歉再談,勢必引起對方的反感。
因此,先向對方說一聲“對不起”然後再談主題,肯定會使你的電話交談順暢得多,不信,你試試看。
何謂吸引人的談話“引子”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有的人交談起來滔滔不絕,哪怕談了幾個小時也還是頗有興趣地談下去,並且,他們談得十分投入,從雙方閃著光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他們交談的融洽程度。
這就是因為趣味相投,交談默契,一打開話匣子就欲罷不能的緣故。
然而,也有一些人無論怎麼也談不攏,沒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所以談起來也沒什麼好聊的。
這則是因為交談話題的“引子”沒選好而造成的。
“談話還要有‘引子’嗎?”你可能會這樣問。
不錯,這就像服用中藥有時要用“藥引”一樣,談話也要有一個好的話頭,也就是,“引子”。
平時我們最常見的交談引子是“將話頭切入他感興趣的問題”。這樣說吧,假如你想與某人進行交談,首先你必須掌握他的某些愛好,然後在未交談之前先把話頭引入到他感興趣的問題上。
比如他喜歡唱歌,你就有意無意地把話題引向唱歌方麵,那麼,他肯定就會眉飛色舞地與你說起唱歌的事情來,什麼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什麼發聲、運氣、表情……他都會跟你說得頭頭是道。
而如果他討厭遊泳,你偏向他提起遊泳的事,由於他對遊泳不感興趣,所以他就會默不作聲地巴不得你立即走開,這樣一來,雙方的交談就無法進行下去了。
為了避免“話不投機半句多”的現象發生,我們應該在尋找話題之前先尋找出對方的興趣愛好,那麼,溝通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如果總是不合時宜的提出一些對方反感的事,不用我說你也想象得到交談還會很成功嗎?
假如你是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那我前麵所說的“引子”問題你就應該引起重視,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你的工作效率。
你想想,如果你在用電話開發新的投保客戶,一開口就說要其參加投保的話,說不定事情就會弄糟。
假如你在拜訪前就先用電話溝通,先將話題切入到他感興趣的話題上,那麼,對方就會覺得你與一般市儈的拉保人不一樣,很有人情味。
此時,你在他的心目中就不是來單純拉保,而是他的一個很投緣的朋友。
這時,你再慢慢地將話題引入主要軌道——保險,我想,成功地完成你的使命大概是不成問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