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幽默口才藝術的表現方法和技巧(3)(2 / 3)

老師的第一句話錯在心不在焉地說一句“蠢話”,知道錯後,急中生智,同樣說一句“蠢話”,為此大家都知道他是故意說的,所以就顯得聰明而有趣。

蠢言蠢行之法可帶一定的善意攻擊性。這種攻擊性由於富有人情味,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同情心,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實際效果。

70年代,國家物資普遍供應緊張,在農村買釘子都難,常要走“後門”才能買到。

有位老漢蓋旁,急需買幾斤釘子。他來到鎮上國營商店對營業員說:“同誌,我買10斤釘子。”

營業員說:“沒有了。”

老漢又說:“沒有10斤,我就買5斤吧。”

“也沒有。”

“那2斤。”

“還是沒有。”

老漢苦苦哀求道:“同誌,你無論如何得賣給我一枚。”

營業員詫異地問道:“你這個人才怪呢!買一枚幹什麼用?”

老漢說:“用它把你們的後門釘死!”

那位營業員為老漢的幽默感所動,一笑之後,出於愧心,反而真的賣給老漢5斤。

買一枚釘子是件蠢事。去釘住他們的後門也是辦不到的。但充分表現了老漢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叫對方感到慚愧,產生同情心。如果老漢是大吵大罵,揭露商店走後門,那就絕不會有買到5斤釘子的意外好結果,幽默的效果常常是意想不到的,喜歡歡笑是人的一種本能。你給了別人歡樂,雖然他受一點攻擊,他也接受,一個有情感的人,這時想的不是還擊,往往想的是如何報答你給他的歡樂。由於你沒想到從對方那裏得到什麼,當你得到回報時,就會感到意外,你的情感也隨之升華,你的幽默感也會越強。

在某照相館,有位女顧客取幾天前照的相片,很不滿意,便對攝影師說:“以前我在這裏照的挺漂亮的,怎麼現在我照的這麼難看,我哪裏有這麼胖?”攝影師抱歉地說:“實在對不起,小姐以前來照相時,我還年輕,現在你看看我,也變得有點老了,照的相也不如從前了。”

攝影師沒有直接反駁說,照片不如以前漂亮是女顧客容貌不如過去青春的緣故,反而以自己老為由進行自責,這樣幽默的話語,既把原因解決了,又不致傷了女顧客的自尊,使其火氣更大。

故意說蠢話對消除對方的誤會所造成的緊張心理,同樣有適用性。它能使誤會和緊張化為笑聲。

在浴室裏,一個小夥子看到他前麵的一個背朝著他的人很像是他的朋友。他想開個玩笑,就照著那個人的屁股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被打的人轉過身--天啊!那原來是他們的廠長。

“請原諒!我確實沒有想到是您!”

“沒關係,小夥子!”廠長安慰他說,“你打的那個地方不是廠長。”

“那個地方不是廠長!”誰聽了這句“蠢言”都會不禁大笑,聽似“蠢言”,卻蘊涵著最大的幽默。當然,廠長的修養和幽默感也非同一般,他的事業也一定很出色。要不是這位廠長,而是一位自負、自大、毫無幽默感的人,那小夥子可就慘了。

對比幽默術

對比幽默是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對比以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叔本華在《世界即意識和觀念》中指出:笑不過是“在他所聯想到的實際事物與某一概念之間缺乏一致性而導致的現象,笑恰恰是這種鮮明對比的表現”。對比幽默術是幽默口才藝術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能使人們在微笑中受到教育。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經常運用這一方法,比如:

“先生們,這個人什麼都不缺,除了財富與美德。”

在某地上演的《窮與富》的小品中,主人公甲說他“窮得一無所有,除了金錢和朋友”。

很顯然,“什麼都不缺”與隻缺“財富與美德”,“一無所有”與隻有“金錢和朋友”二者之間出現了明顯的不一致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效果的產生,就是利用對比幽默的方法,使人們在幽默中享受到愉悅,受到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