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幽默口才藝術的表現方法和技巧(3)(3 / 3)

倒引幽默術

倒引幽默,就是根據語言環境,引用對方言論,以其人之言還治其人之身。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常常運用倒引幽默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方麵的精品實例,如:

老師對吵鬧不休的女學生說:

“兩個女人等於一千隻鴨子。”

不久,師母來校,一個女學生趕忙向老師報告:

“先生,外麵有五百隻鴨子找您。”

又如:兩位騎馬的年輕貴族在路上與一位老嫗交錯而過,老嫗趕著兩匹驢子。貴族打趣地向老嫗致敬:

“早安,驢媽媽。”

“早安,我的孩子們……”老嫗答道。

諧音幽默術

諧音幽默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幽默口才藝術技巧。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利用漢語中同音字的諧音關係,經常雙關,明言此,暗言彼。例如:

清朝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李某,胸無點墨而熱衷科舉,一心想藉此蟒袍加身,弄個一官半職。考場上打開試卷,誰知竟有一多半字不認識,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眼看交卷時間就要到了,他靈機一動,在試卷上寫道:“我乃李鴻章中堂大人的親妻。”這最後一個字本意想寫“戚”,因不會寫,以“妻”字代替。當主考官批閱這份考卷,讀到“我乃李鴻章大人的妻”時,不禁拈須微笑,提筆在卷上批道“所以本官不敢娶(取)你。”這裏運用的是諧音法,借助同音字(戚—妻)的諧音關係,語帶雙關,明言此(不敢娶你)暗言彼(學問淺薄,不能取你)。

再如:

有個財主少爺出外遊玩,見一個年輕貌美的村婦去木橋邊淘米,便生歹意,於是湊到跟前,嬉皮笑臉地說:“有木便是橋,無木也念喬;去木添個女,添女便是嬌;阿嬌休避我,我最愛阿嬌。”說完,兩眼直勾勾地盯著村婦的臉,淫蕩地笑著。

村婦聽了這話,非常生氣,回敬道:“有米便是糧,無米也是良;去米添個女,添女便是娘;老娘雖生子,子不敬老娘。”少爺受了才思敏捷的村婦的奚落,無言以對,灰溜溜地走了。

在這一節民間故事中,村婦正是巧用諧音字趕走惡少爺。

在特殊的情況下,不願明言指責,運用諧音法可達到委婉批評的效果。

一位小夥子向老人問路:“嘿!去李家莊還有多少路?”老人答道:“走大路一萬丈;走小路七千丈。”小夥子摸不著頭腦:“怎麼這兒論丈不論裏?”老人笑著說:“小夥子,原來你也會講‘裏’(禮)?”

小夥子知道自己失禮了,連忙給老人道歉。

對某些不恭的言行,如能巧用諧音一樣能給以有力的反擊。

諧音幽默,關鍵是諧音雙關。如何巧妙地利用語音手段,構成諧音、同音誤解方式,即形成諧音雙關,這是達到批評、諷刺、嘲笑對方目的的關鍵問題。例如:

唐朝宰相楊國忠,嫉妒大詩人、翰林院大學士李白之才,挖空心思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約李白去作“三步對”。

楊國忠搶先小題:“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句)。

李白一聽,微微一笑說:“濟宰相起步,三步之內對不上,算我輸!”

楊國忠趕忙起步,一步剛邁出,李白便指著他的腳大笑說:“匹馬陷身泥裏,看畜生怎樣出蹄(題)。”

楊國忠運用諧音雙關的手法,以“對鋸”諧音“對句”譏諷李白為“猴兒”。李白亦運用相同的手法,笑罵他“畜生出題”。楊國忠本想占點便宜,不料自討沒趣。

宋朝有一富家子弟,平日以“詩才”自居,大家都叫他“酸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