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有效溝通的方法(2)(2 / 3)

經過幾日的考慮,最後,她決定換個工作環境,麵對更新的挑戰,於是便向A公司辭職,隨後就到××餐廳與B公司董事長派來的人見麵。

剛開始她非常緊張,正襟危坐,戰戰兢兢地有點兒不知所措,稍後這位K先生對她說:“最近,我看了一下你過去所拍的影片。但--坦白地說,以往那些作品,無法垂名影史。”

一聽這話,我真是愣住了,心想:“你把我請來,非但不稱讚我,反而先貶損我。”但過了一會兒,K又說:“可是,如果你投入我們的歌劇行列,必能大紅大紫,且名垂青史。”聽了這話,才使媛有起死回生之感。於是,媛便又客套一下說:“還請您多指教!”這才圓滿地加入B公司的行列。

現在回想起來,媛不得不佩服K先生的遊說方式,他利用先貶後褒的方法,使嬡能在“灰心失望”之餘,投效他的公司,參加他們歌劇演出的行列。

如果您是身為某公司的主管,而正想招聘理想人才,不妨試試這種“先貶後褒”的辦法,也許因此可以得到您想要的優秀人才。

至於媛,能否像K先生所說的“名垂影史”,就不得而知了,也許要到百年後,才能知曉,到那時再來討論吧!

5.“善意的謊言”

川島芳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名噪一時的諜報工作者。但由於日本戰敗,盟軍方麵要將川島芳子處死。在行刑時,執刑的憲兵長向她說:

“我非常同情你的處境,也相信你是無辜的,不過這個判決是各戰勝國所決定的,在眾目睽睽之下,我不能不執行我的任務。但我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我照樣開槍,然而那隻是空包彈;你聽見槍聲後,馬上倒地,假裝死亡,而後我再悄悄送你回去!”

川島芳子聽了這救命良藥,心神大悅,也不假思索,便信以為真,因此非常鎮定地接受執判。而那位憲兵長也因此順利地完成他的任務。

“死亡”是眾人最害怕的字眼,任何人聽了這兩個字,莫不悲傷欲絕。即使平日身強體壯,膽色過人之人,也會戰栗不已。一個即將麵臨死亡的人,他內心恐懼驚怕的程度,是可以想象的。

因此,對一個生命已至盡頭的人來說,若以實言相告,隻會增加他內心的緊張和不安,促使他更早離開人世而已。為了防止此種情況發生,為了緩和他的心情,“謊言”便是最佳的鎮定劑。

“謊言”使用最普遍的場所,我想要算是醫院了。若有一個病者,不幸得了癌症或是病症已無藥可救,隻有聽天由命。這時,身為一個醫生,基於人道立場,絕不會對病者說:“唉!你得了癌症,隻有3個月可活了!”而會若無其事地對病者說:“沒什麼關係,一點兒小毛病罷了!”

對一個病者來說,身體上的病痛已使他苦不堪言,倘若再把“無法挽救”的實情告訴他,必增添他的心理負擔,更使他痛不欲生。所以一般醫師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隻把真相告訴病者的家屬,而對於病人本身,則盡力安撫,使他能平平安安地走完人生的道路。

不過,在有些地方,由於風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關係,醫生就會把真相告訴病者。曾經有位著名記者,去采訪一位已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病人,那記者頭一句話便幽默地說“你不久就要‘蒙主寵召’了,你對神有什麼感想?”那位病人回答:“噢!我每晚都和神見麵!”記者又問:“那麼神給你的印象如何?”他回答:“神的慈愛,非我所能測度,遠勝於父親對孩子的疼愛……”

這真是一個光明的國度,對死亡一點兒不畏懼,但我認為,如此開明的作風畢竟少之又少,隻有在有堅定信仰的人身上,才可能如此,一般人是無法做到的。

根據哲學上的說法“人是非常脆弱的”。這話若使用在別的方麵,可能未必是如此,但若使用於有關生死的問題上時,卻又是不變的真理。因此,一旦在我們的四周,不幸發生這類問題時,我們也要以“善意的謊言”,來安慰那些身處不幸的友人,燃起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他能繼續奔向前麵的路程,直到生命的盡頭。

溝通,需要雙方的認可

在實際溝通中,彼此認同是一種可以直達心靈的技巧,彼此認同又是溝通的動機之一。這樣,在認同這個態度上,外在技巧和內在動機就結合得比較完美。認同經由同步而來,溝通關係都是從同步開始跨出第一步的。認同的目的幾乎就是達到同步,這就形成了一個奇妙的進程:同步、認同、同步。

毫無疑問,後一個同步是在認同基礎上達成的共識和一致行動,相比前一個同步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

同步是溝通第一步,應該首先理解。同步就是溝通雙方彼此經過協調後所形成的、有意要達到同樣目標時所采取的相互呼應、步調一致的態度。它意味著溝通在經過彼此的默許和暗示之後正走在朝向順利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