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雙方相互以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時,同步軌開始了。於是,彼此都尋找共同點。各種共同點綜合起來,溝通的可行性就大了。所以說,要溝通就得尋求同步。
尋求同步的原則是平等。
它也許不是你內心對人和社會的真實看法,你也許認為人生來就不平等,人與人之間就是有上等人和下等人的鴻溝,就是有天才和蠢人的差別,聖人和小人的區分,偉人和凡人的不同,但你在與人交際時候,你首先要遵守的第一條:就是平等。平等地待人,平等地處事,要讓人感覺你與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它不是一個真理,卻是一個法則,一個不可違背的原則。
如果你違抗它,你將受到撕心裂肺的懲罰,如果你自傲,你將收獲人們對你的仇視和憤怒。如果你自卑,你將贏得人們對你的蔑視和輕慢。惟有平等,你才能與大家融合起來,獲取人們的好感,喜愛和尊敬。
生活中的楊瀾,相貌並不出眾,如果讓她站在許多女孩子中間,你很難一眼將她找出來。但是,這位容貌並不出眾的女孩子沒有到化妝間去濃妝豔抹一番,而是“發現”並“強化”了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征,初上熒屏(當然現在的形象在“微調”中有了變化)是以一個“有教養的活潑可人的學生”模樣出現在觀眾麵前的--沒有明顯的化妝痕跡,也沒有新潮服裝的“包裝”,還是那雙清純、真誠而又帶點稚氣的眼睛,還是那渾然天成的披肩長發,還是那幾件據說常常是從同學、朋友那兒借來的襯衫、連衣裙……這既體現真實身份,率直個性,又符合節目特點的外觀形象,會使人聯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句來。
還有倪萍,她說:“當主持人不應該做作,你就是你,應該讓觀眾感到,麵前這個人就是一個普通人。”
這樣的原則讓她們能順利同觀眾溝通,得到觀眾的認同。她們能使觀眾產生同感。
要使溝通雙方都有同感。同感就是共同感覺。人其實也是感覺動物,每時每刻都被上千種信號所刺激。但是,這麼多信號為什麼不會使我們手忙腳亂呢?這是由於人腦的處理功能很卓越,它隻挑選最重要的感覺供我們判斷。
人的全部感覺被五種器官分享,因而可以分為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其中,隻有味覺是由內在器官舌頭分享,其他幾種是外在的。但是,嗅覺也可以說是內在的,因為鼻子總是端端正正擺在臉上,沒什麼動感。所以味覺和嗅覺是我們不容易觀察的,隻有在極其特殊的場合能夠有同感。而視覺、聽覺、觸覺都是容易觀察的,所以很容易有動感。每個人在感覺能力上都會有側重點,其中總有一種感覺比較出色。
溝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
國外成功學有“友誼網”之說。認為,喜歡別人,又能讓別人喜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們大多喜歡廣泛交際,形成了自己的“友誼網”。比如,你要某人推薦幾個供你拜訪的朋友,如果這個人是個失敗的人,他隻能為你提供一兩個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這一兩個人的地址和電話。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們會推薦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長長的名單上尋找,因為名單上包括各式各樣的朋友。由此顯示出成功者與失敗者在交友方麵的差別。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關係網的人。這種網絡由各種不同的朋友組成,有過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輩,有同輩或晚輩;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業的,有不同特長的,也有不同地方的……這樣的關係網,才是一個比較全麵的網絡,也就是說,在你的關係網中,應該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你提供不同的幫助。當然,你也要根據他們不同的需要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幫助。這才是關係網應當具有的特征。
人們常說的優勢互補,應當適用於關係網的構造。本來,你有這方麵的優勢,同時就可能有那方麵的劣勢。打個簡單的比方,你會著書立說,但你未必會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麵樣樣精通。那麼,你不精通的領域,或者你根本不懂得的領域,就需要在那些方麵精通的人的幫助。如果,朋友的結構太單一,就難以做到這一點。所謂優勢互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用你的優勢,去彌補他人的劣勢;以此換取他人以自己的優勢來彌補你的劣勢。這就要求交朋友不能太單一,不能完全局限於自己的同行、具有共同愛好和興趣的人之間。所以,正是因為你在某一方麵有特長、有愛好、有優勢,才要有意地結識與你的特長、愛好、優勢有差別的人。這才符合網絡的結構和原則。
俗話說得好:“一張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同時,自己也免不了被人求。實際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著各式各樣的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因此,不論你是落魄失業、陷入困境,還是春風得意、飛黃騰達,你都應該廣交朋友、多做好事,與人們和諧相處。能夠和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人建立關係,發展友情的人,也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