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有效溝通的方法(3)(1 / 2)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大都渴望獲得他人的好感。這是人的一種基本需求。獲得別人的認同、讚許,從而得到內心的平衡,產生成功的滿足感也是現代人心理渴望的具體表現。究竟怎樣人手,才能走好人際交往這步人生中的大棋,達到與人溝通的目的?

無數成功的人士告誡我們,要贏得別人的好感,以下要點不能不銘記於心。

1.塑造良好形象

要想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首先在主體身上要有好的“影響源”,即形象設計和內在素質。別人的好感隻能從自己本身的良好形象和文明的言行中產生。隻有做到謙虛不自卑,自信而不固執,要強而不狂妄,才能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2.注意積累知識

世界上沒有哪個人喜歡知識貧乏,隻有學識豐富,思想敏銳,興趣廣泛,才能提高自我價值,吸引眾人。

3.心地誠實,待人誠懇

心地誠實,待人誠懇,做人正派,這是被人了解和受人歡迎的開端。如果不說真話,弄虛作假,別人就不會信賴你,覺得你不可靠,時間長了就會疏遠你,厭惡你。

4.樂於幫助他人

個人的力量總是很單薄的,當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時,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因此,一位哲人說過,人生的旅程是在別人的扶持下走完的。當一個人對生活中的某一問題無力解決時,我們如果能夠伸出一隻熱情的手,無疑會給對方以極大的力量與信心。特別是當一個人遇到挫折,處於逆境之中時,如果我們能夠熱情幫助別人,別人定會對我們產生強烈的好感。同時,當幫助別人之後,人人都會產生一種覺得自己很高大的感覺,而當別人又對我們報以微笑時,我們會覺得這個世界是那麼的美好。這對人的自信心的確立是極其有益的。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幫助別人這一最簡單的增進吸引力的方法。他們在抱怨人們缺少友情的同時,自己卻不願意對別人付出一點點的友情,即使是舉手之勞也不肯幫助別人,正是這種心理將他們拒於友情的大門之外。正如戴爾·卡耐基所言:“你要別人怎麼待你,就得先怎樣待別人”。

5.興趣力求廣泛

愛好和興趣是相識他人、廣交朋友的一個很好的“媒介”。如果你喜詩愛畫,能歌善舞,集郵、攝影、體育樣樣都懂一些,你就同別人有了共同的情趣,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心聲,無形中也在你和他人之間逐漸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別人也將會對你逐漸產生好感。

6.善於語言表達

無論是在聚會上,還是在朋友相聚的場所,如果你有個人的見解,就要大膽地表明,這樣將增加你做人的力量。若是一言不發,一味害羞,不敢啟齒,不僅給人軟弱無能的印象,而且會在眾人麵前降低你的位置。

7.尊重別人的自尊心

俗話說:“人有臉,樹有皮。”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別人的言行不傷及自己的自尊心。任何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都有明顯的對自我價值觀的維護傾向。例如,當我們取得了成績時,我們會解釋為這是自己的能力優於別人的緣故;當別人取得了成績而我們沒有取得成績時,我們又會解釋為別人僅僅是機遇好而已。這樣解釋就不至於降低自我的價值觀,傷及自尊心。

我們在同別人交往時,必須對他人的自我價值觀起積極的支持作用,維護別人的自尊心。如果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威脅了別人的自我價值觀,那麼會激起對方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動機,引起人們對我們的強烈拒絕和排斥情緒。此時,我們是無法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已經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也可能遭到破壞。

在你同別人交往中,無論是熟人還是生人,都要尊重對方的感情,接待熱情大方。講究禮儀,使自己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能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8.背後勿論人非

一個正直的人有話說在當麵,不在背後亂議論別人。如果你經常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一旦被對方知道了,免不了要對你抱怨一番,甚至會同你發生爭吵,即便是以前對你印象很好的人,也會在他心中出現陰影,以前的好感頓消。因此,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莫讓嘴巴破壞自己的好名聲。

9.處事寬容大度

當別人取得成績,受到讚揚時,不要嫉妒不滿,要在別人的進步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從別人的成績中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當別人偶爾失禮時,不要以牙還牙,產生報複心理,要以禮相待,原諒別人,給他以認識自己缺點的時間,主動同你言歸於好;當自己偶有做事不當,出現失誤時,理應坦然承認,不能忌諱自己的過錯,掩飾自己的缺點。總之,在處事過程中,要堅持理解、體諒、忠實、豁達,這樣就能在他人的心目中產生更好的印象。

做到以上的幾條,你就算是掌握了與人溝通的方法,掌握了主動權。

溝通,更需要真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指出:“學會共處”是對現代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