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溝通中的語言藝術(2)(2 / 2)

(4)有人不停地看表,露出煩躁的神情;

(5)對你的發言聽者毫無反應。

如果你遇到以上的場麵,除了能以幽默的笑料調節氣氛,轉換話題外,別無他法。如無此特長,那就結束你的話題,免得耽誤大家的時間。

除了上麵所說的,還有一個問題你不能忽視,就是在普通的場合說話時,往往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幹擾,比如電話響了、汽車開過來了、工廠的機器聲或其他如音樂聲等,這些幹擾說話出其不意地令你防不勝防,把你正談在興頭上的話題打斷。

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你怎麼處理呢?

我覺得應該這樣來處理:當聽者的注意力被外來的事物分散時,如果聽者不多,問題自然不大,如果聽者是一個群體,那你就得撓頭皮了。此時,你隻有中斷說話,靜觀事態的發展後再提高音量繼續話題;要不,你就在話題中適當摻雜輕鬆的笑料,借此方式,再將話題引回到你要說的正題中來。

例如:你在說話的時候,因警車的警笛聲引起騷動,此時,你不妨也很在意地說:“好像是抓到小偷了,聽聲音像是從我家方向開過來的……老天保佑,但願我家沒遭劫……”然後你可繼續說:“好啦,別去猜那小偷盜了什麼,我們言歸正傳……”

若是你熟練地掌握了這樣的說話技巧,那麼,什麼樣的騷動你又不能輕易地平息它呢?

總之,話是說給別人聽的,你說的話別人不願聽,等於沒說,你說的話別人聽了以後沒什麼反應,也等於沒說。

多問自己“這樣說可以嗎”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打招呼與自我介紹來抓住人際交往的契機,此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把日常會話說出水平來,則要能促使談話向深度進展。

日常會話的目標並不一定非得在理論上吹毛求疵,或是直接解決有關會話內容的本身。

我們日常與人交談主要是享受對話的樂趣,謀求彼此心靈的交流,同時,會話也具有放鬆心情的意味。

既然會話有這麼多的功能,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讓它充分發揮,以通過聊天閑談等方式來加深彼此間的了解,讓這種功能為我們服務呢?

透過會話,我們還能謀求一種氣氛轉換,並能適時地表現自我。因此,為了達到融洽人際關係的目的,磨煉你的會話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麵我向你介紹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1)會話並不是僅由特定的人唱獨角戲,它是雙方交換的共同作業。因此,無論是會話的哪一方,都應該明白會話的真正話意。

(2)在會話的時候,有些人總是顯得不耐煩,使會話不能進人活躍的氣氛。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沒有回應的話題所造成的。再者,自己若是對這次的會話不感興趣,自然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假如“話材”豐富,回應就能進入最佳狀態。

一般來說,人們皆有自我表現的本能,因此,一旦有說話的機會,就很自然地想開口說話。如果能有來有往的一呼一應、會話氣氛就更活躍,參與者的心情也更加愉悅歡欣。

充實“話材”的先決條件,在於接觸話題事物的時候,不要失去新鮮的驚奇,並維持精神的年輕。假如對新鮮的話題不感興趣,那就是精神的老化了。

(3)有的人凡事都喜歡插嘴,並自認為是個說話高手,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理解。

你想,一個人總是向別人嘮叨一些老朽得發黴,且毫無意義的話,誰聽起來都嫌煩不願聽,那不等於是自說自聽嗎?因此,會話的重點在於要有一個說話者與聽者共通的話題交談,而不應該像一個雜學博士那樣逢人就想說教。

(4)有的人總喜歡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潑冷水,或是“雞蛋裏麵挑骨頭”似的故意找碴,這樣做百分之百違反了會話的規律。

在與人會話的時候,我們應該常常自問:“這樣說可以嗎?”否則的話,你以為壓下對方自己就能獨占會話的上風,但是別人不買賬,把你的話當耳邊風豈不是枉然?

再說,如果你老是在說話時逞能,人們勢必對你“敬而遠之”,到了那種地步你還有什麼意思呢?即使你想與人聊天,別人也不願奉陪,如同舞會中的“麵壁之花”,這便是自作自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