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演講前的準備(1)(2 / 3)

(2)主體部分

①馬克思作為“科學巨匠”在理論上的偉大貢獻。

A.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曆史發展的規律。

B.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特殊的運動規律。

c.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

②馬克思作為革命家在革命實踐方麵的貢獻。

A.參加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的鬥爭;參加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鬥爭。

B.編輯報刊,撰寫書籍和參加工人運動。

③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卓越貢獻。

A.敵人對馬克思的嫉恨和誣蔑。

B.馬克思對敵人的蔑視和鬥爭。

C.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對馬克思的尊敬、愛戴和悼念。

(3)結束語:馬克思的英名和事業永垂不朽!

3.提綱的內容

一般說來,演講稿的提綱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題目。

(2)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中心論點最好用一個準確完整的句子明確表達出來,以便於思考和推敲,分論點點明大意即可。

(3)事實材料、事理材料和參考材料。

事實材料主要包括例證、數據和實物等;事理材料主要包括科學原理、科學定律、法律條文以及名言、諺語、成語等;參考材料泛指演講時需要的各種材料或備用材料。這些材料不必詳細寫出,隻要在提綱上作個標記即可。

(4)結構和過渡。

根據內容的輕重緩急,恰當安排結構層次,並設計好過渡,用連續的標記符號排列好順序,以使眉目清晰。

(5)開頭和結尾。

要標明以什麼方式開頭(設問、敘述式等)和結尾(號召、抒情式等)的問題。

材料的搜集與整理

材料是為主題服務的,主題與材料是統帥與被統帥的關係。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應該緊緊圍繞主題去選擇和整理材料。

1.材料的搜集

(1)用心觀察。

魯迅說:“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能看到一點就寫。”平時,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生活、觀察人、觀察演講活動;要善於用自己的眼睛看表、看裏、看點、看麵、看深、看細、看過去、看現在、看將來……總之,要做“有心人”。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材料,用自己的“攝影機”拍攝下來,儲存在頭腦的“倉庫”裏,切不可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生活中許多生動有價值的材料從自己身邊溜掉。

(2)廣泛采集。

寫演講稿,僅僅靠觀察所得材料是不夠的,還必須廣泛了解情況,涉獵各種書報雜誌獲取信息。搜集材料的方法、途徑很多,總括起來,有一般采集法和專門采集法兩種。通過長時間的采集、積累和儲備,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材料庫”,等到用的時候,就會顯得得心應手,非常便利。

2.材料的選擇獲得材料隻是為寫演講稿提供了取材的可能性,要寫好演講稿,還必須對材料進行篩選。首先,對材料進行分析。材料是客觀存在的,它包含一定的內容,能說明一定的問題,但是並不直接顯露出來。它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又可以說明那個問題。這說明,被選取的材料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正確選取的材料應是主客觀的統一。

其次,在分析的基礎上鑒別。即把它們的本質意義和所要說明的問題做一番比較,把與演講主旨相關的留下,不相關的舍去。做到材料和主旨統一,客觀和主觀一致。“大同”可使主旨集中、統一,“小異”可使主旨充實、圓滿。具體方法是:

(1)選用有助於主題的材料。

選擇材料時必須考慮它能否有力地支持主題或為主題服務。即堅持這樣一條原則:凡是能突出、烘托主題的材料就選用,否則就舍棄。能夠有力支持主題的材料一般包括:演講者自己受感動的材料;演講者親身實踐證明了的材料;聽眾感興趣的材料等。

(2)選用有強“磁性”的材料。

所謂材料具有強“磁性”,就是說所選用的材料,一定要有強大的吸引力,像一塊塊磁鐵一樣能吸住聽眾的心。

一般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材料都具備四個方麵的特點:新、實、趣、道。

新:就是要有新人、新事、新成果、新情況,反映新麵貌,講出新“道道”。

實:就是具體、實在,使聽眾能感覺到,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說教。

趣:就是要有趣味。既有動人的情節,能引起懸念,又活潑風趣,具有幽默感。

道:就是要富有規律性、邏輯性,使聽眾感到有條有理,心悅誠服。

(3)選用典型生動的材料。

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那些具有鮮明特征和代表性的典型生動的材料,才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表現演講的主題。

(4)選用真實可靠的材料。

寫演講稿所用的材料一定要是真實的。因為隻有真實,主題才能站得住腳,演講才有說服力。如果材料虛假,或者編造材料,或者選用偶然的、個別的、表麵的東西為寫作材料,就不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麵目,那麼演講也就失去了意義。材料的真實性離不開材料的準確可靠,它包括準確的人物、事件、情節、經驗、時間、地點、數字、引文等等。對寫演講稿所用的材料,必須是經過認真調查、核實過的,如果條件許可,要盡可能多地使用第一手材料,反對那種一味追求“生動”,“吸引人”,而搞所謂“合理想象”、“添枝加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