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演講前的準備(1)(3 / 3)

3.材料的整理

材料收集完備以後,整理的工夫是絕不可少的。思維是一條鏈條,當中有若幹環節,大至一篇演講的開頭、中間、結尾,小至一句話排列的先後次序,都應講究邏輯性。因此,演講前,不管有沒有講稿,事先都要想一想,說話的中心是什麼,圍繞這個中心,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怎麼說才能把自己想說的準確地表達出來。如果不動動腦子,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即像俗話所說: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就會使人茫無頭緒,不知所雲。因此,一定要動動腦子,經過一番整理思路的工夫。可以說,演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邏輯思維的能力,要在嘴上說清楚,首先必須在腦子裏把意思想清楚。這就應當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然後通過邏輯思維把表達客觀事物的語言材料加以組織。

編寫演講稿的基本要求

演講稿的寫作,既要遵循一般的寫作方法,又要兼顧演講的特殊要求。其要點是:

1.精心準備,有的放矢

無的放矢,不看對象,是寫文章的弊端,更是做演講的大忌。演講的效果,主要看演講的思想內容在聽眾的思想和行為中所引起的影響和作用。而要使演講產生良好的效果,就要進行精心的準備。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所以隻有精心準備、認真編寫演講稿,才能使演講收到良好的效果。

編寫演講稿,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作好準備:

(1)對聽眾狀況的研究思考。

這是關係到演講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在演講者不熟悉聽眾的情況下,這種調查就更加重要。演講者對於聽眾的職業、年齡、性別、政治素質、文化水平、心理特征等方麵的狀況,要盡可能做到了如指掌,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演講者應該向聽眾提供什麼信息、輸出多大信息量、把問題闡述到什麼程度為宜等重大問題,以避免曲高和寡之弊。

(2)對演講場合即自然環境、社會曆史背景的研究思考。

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量體裁衣,看菜吃飯”。編寫演講稿不僅要考慮聽眾對象,而且要考慮演講時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曆史背景,當時當地的政治傾向、思想動態、學術文化氣氛、風土人情、民情民俗,還要考慮這些因素對演講所傳播的觀點是同化吸收趨向,還是排斥背離傾向,等等。對於這些,演講稿起草者如果做過充分的調查和思考,就有可能把內容確定得更為恰當,措辭更為得體。

(3)對演講具體內容和表達方式的研究思考。

在動筆編寫講稿之前,首先要考慮講什麼,怎樣講。演講中將要涉及的背景材料和專業知識,要求真鑿實,精心組織。對於要建立(批駁)的論點,需要的論據和采取的論證(表達)方式,都要認真籌劃。如果是在別人演講之後再作演講,還要了解前麵所講的專題內容及深度廣度,以避免內容的重複和形式的雷同。

2.明確主旨,突出中心

主旨、中心思想、可以視為同一概念。一次演講的內容可能很多,但必須有明確的主旨,給予聽眾一個經過提煉的核心思想。提倡什麼,反對什麼,都要旗幟鮮明,絕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為了使主旨明確,中心突出,許多成功的演講稿常采取以下方法:

(1)提煉中心思想,把主旨單一化。

魯迅說:“絞許多腦汁,煉成極精銳的一擊。”主旨集中就能“提神”。除博大精深的學術性演講和某些事務性演講外,一般的演講,尤其是簡短的演講,以確定單一的主旨為好。提煉主旨要“目標始終如一,方寸一絲不亂”,立定主意,“一以貫之”。單一主旨對於一般演講都是適用的。許多演講名篇,都是主旨單一、集中而又鮮明的。主旨單一,就能做到言簡意賅,詞約旨豐,思想凝練,在聽眾心目中產生深刻的影響。

(2)把主旨作為演講稿的標題。

這種方式使人醒目,可以點明題中應有之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可以幫助聽眾明確演講主旨,建立感情上的“熱點”,所以為許多演講稿所采用。例如毛澤東同誌的演講《論持久戰》、《青年運動的方向》、《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等。這些標題都在一定意義上揭示了演講的主旨,它既有利於演講者思想的集中表達,又有助於聽眾領會和吸收。

(3)調動演講稿構成的一切要素,為明確主旨服務。

演講稿的主旨是貫穿全文的主旋律。材料、結構、語言、表達方式都要服從主旨的需要。

首先,以演講主旨和所使用材料的關係而論,兩者應具有一致性、交融性。主旨是全部材料思想意義的集中概括和升華,材料又必須注入並體現主旨的靈魂,這樣才能收到“驅萬塗於同歸,貞百慮於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的良好效果。

其次,在演講稿的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各個方麵,都要謀求與主旨的協調,有利於主旨的明確、清晰和突出。

3.合理結構,科學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