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演講前的準備(2)(1 / 3)

一切文章都有其結構和組合方式。結構一詞,本意是指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常用於建築學。恩格斯曾把文章的結構比喻為“建築物的骨架和腳手架”。演講稿的基本結構由開頭(或稱開場白)、正文、結尾(或稱結束語)三個部分構成,它具有比較穩定的程式。編寫演講稿應遵循這些程式,並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演講稿結構的基本要求是協調和諧。鳳頭、豬肚、豹尾的形象化說法,原則上也適用於講稿的大結構。

演講稿的結構的最大特色是簡潔明晰。演講稿不同於一般供閱讀的文章。一般文章讀者可以反複閱讀玩味,即使結構層次複雜一些,也可以經過分析而掌握。演講稿是口耳相傳的,而口述的信息稍縱即逝,容易與聽眾的聽覺、思維之間出現遊離脫節現象。如果演講結構複雜,頭緒紛繁,甚至思路紊亂,聽眾就難以理解演講內容。為了使演講收到最佳效果,應盡可能簡化演講結構,尤其是對長篇演講,更應該使結構簡明化。

使結構簡化明朗化的常用方式有以下幾種:

(1)把所要講述的思想、材料進行邏輯分類

對問題的劃分盡量明確,防止互相交叉和互相包容。這是使結構簡明化的根本方法。

(2)注明大結構和大綱目的序列號

如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或(一)、(二)……。

(3)立片言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即把綱目的要點用準確的標題語言(或稱命題語言)醒目地呈現出來。要使演講稿的頭緒清楚,脈絡分明,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目錄。西方一位哲學家說過:“寫書,不寫目錄的作者要處以絞刑。”這是有道理的。

(4)在內容層次轉換過渡處,多用明轉法,少用暗轉法

即采用提示語、交代語、承上啟下語、前後照應語或小結語等,便於聽眾把握內容的梗概和輪廓。

4.入情入理,情理交融

在演講稿中,“情”、“理”二字至為重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演講成功的基石。因此,在演講稿寫作中能否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是決定演講成敗的關鍵。

演講稿中的理,通常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真理,或者是高尚人生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或者是科學文化知識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或者是有益於推動社會改革的工作經驗,等等。這些既是演講稿的精髓、靈魂和支柱,也是吸引聽眾的魅力所在。

演講稿中的道理應該給人以新鮮感。所闡述的道理最好是聽眾聞所未聞的真理;如果所講的道理聽眾並不陌生,作者就應該做出獨到的鞭辟入裏的分析;或者緊密聯係實際,以新鮮的材料做出富有意義的闡發。

同時,演講稿還應該是有情物。演講稿中的情,(1)“筆下常帶感情”,筆端滲透著對聽眾的殷殷深情;(2)對所敘述的人、事物以及道理的情感。幹巴巴的說教是演講的大忌。

演講稿的情感應該是真情實感,健康的情感。矯情隻能使人感到虛假和滑稽。同時,演講稿中的情感應該是具體的,有依據的,因人而起,緣事而發,不能“無病呻吟”。

情和理的自然交融更為可貴。情感有了理性的滲透,就不至於泛濫;理性有了情感的萌動,就不致冷漠。許多成功的演講,無一不是情理滲透的結合物,情是有理的情,理是有情的理,兩者“合則雙美,離則兩傷”。例如,郭老的《科學的春天》,聞一多的《最後一次的講演》,都是情理結合的佳作。前者是詩情和哲理的結合,後者更是真理和激情完美結合的華章。

5.講究邏輯,注重辭章

演講稿的情理結合,還需要借助邏輯和辭章的功力。演講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在演講稿的寫作中,應該充分注意這一特點,把鐵一般的邏輯和生動、準確的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

演講稿的寫作應注意以下邏輯要求:

(1)全文應該是合乎邏輯構成的總體。

對演講稿總體上的邏輯要求是:概念要明確,判斷要恰當,推理論證要遵守邏輯規則和規律。通篇安排應具有內部的必然聯係。如果一篇演講稿在總體上雜亂無章,那就很難使聽眾信服,演講就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2)注意層次間、段落間、句子間的聯係。

要正確體現出並列、順承、分合、選擇、遞進、轉折、假設、條件、因果、目的、排除、推演等種種意念關係。在這些局部問題上也應有嚴密的邏輯關係,做到無懈可擊。

(3)要有充分的論證。

以說理為主的演講稿要有充分的論證,特別是提出新穎獨特見解時,更要嚴密論證。人們不會輕易接受未經論證或論證不嚴密的觀點。

此外,編寫演講稿還要注意辭章。辭章泛指語法(文法)、修辭以及行文的表達方法和技巧。邏輯著重解決對不對的問題,語法、修辭和表達方法則著重解決準不準、美不美的問題。它們的完美結合,才能使演講稿達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演講語言的最基本特征是口語化。最優秀的品格則是口語和書麵語的合一性,即提煉成為口語和書麵語的合金,但又不失口語化的基本特征。口語和書麵語各有其特點和優點。口語樸素、簡短、流暢、活潑、親切、通俗易懂,但往往不夠精確規範。書麵語準確、規範、典雅,但往往結構複雜,書卷氣過重,有時不易被人們理解。好的演講稿應當兼取兩者之長,揚長避短。既要考慮演講時的口傳言授,便於聽眾聽懂;又要注意加強語言的表現力,認真加以提純和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