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演講前的準備(2)(3 / 3)

(4)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聲音打動人。

為了知道別人聽你的聲音感覺如何,在大聲練習了4遍之後,把你的講話錄下來,放一遍聽聽。最能打動人心的是充滿力量的聲音,快慢相間,句子有長有短,還要有停頓,從而產生效果。

關於發聲方法,可以這樣試試。把手放在腹部肋骨向兩邊分開的地方,像劃船那樣收縮腹肌、同時吐氣發出“嘶”音,越長越好,利用縮肌協助發出嗓音。

胸部共鳴產生美感,鼻腔共鳴讓人難受。如果你感到自己鼻音太重並想除去它,就把一隻手放在腹上,另一隻手平放在胸部。講話時,胸部的那隻應能感到肋骨的振動。連續發“漏、漏、漏”的音,看是否感到胸部共鳴。反複練習,直到有那種感覺。

記住:

大聲地練習四遍,最後一次練習距離發表演講的時間越近越好。講的時候要有氣勢。語言要生動有力。在開頭、結尾、陳述和提問結尾時要抬起眼睛。掃視會場,保持聽眾注意力的節奏。

初稿編寫

初稿的編寫即起草。它是根據擬定好的演講提綱。把考慮好的內容用書麵語言表達出來的一個過程。

起草是一個非常複雜和細致的工作。盡管有了提綱,觀點明確了,材料齊備了,可是用什麼樣的語句去表達和如何恰當地安排材料,還需要費一番功夫。

在起草過程中,一般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講究語言表達技巧

所謂演講的語言,就是以演講這種語體形式出現時所使用的語言。演講的語言同樣是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工具。演講如果離開了語言也就不複存在了。而演講語言運用得好與差,將直接影響演講的社會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講,演講就是語言的藝術。遠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把演講家稱為“語言大師”了。所以,每一位想成為演講家和期望自己的演講成功的人,都應該在演講的語言上下功夫。

(1)語言的準確性。

即演講稿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用詞準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來麵目上。要想使演講的語言準確,應當具備如下一些條件:

①思想要明確。演講者如果對客觀事物沒有看清、看透,自己的思想尚處於模糊狀態,用語自然就不能準確,必然曖昧不清。所以隻有思想明確了,才能使語言準確。

⑦具備豐富的詞彙量。要想使演講語言準確、恰當,演講者必須掌握豐富的詞彙。為了精確地概括事物,生動地表達思想和感情,分辨事物和概念之間的細微差異,使演講容易被別人接受和理解,產生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就需要在大量的、豐富的詞彙中,篩選出最能準確反映這一事物、概念的詞語來。詞彙的貧乏往往會導致演講語言的枯燥無味,甚至詞不達意。

③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詞的感情色彩是非常鮮明而細微的,隻有仔細地推敲、體味、比較,才能區別出詞語的褒貶色彩。例如,說一個人死了,由於感情不同,用詞也就不同,如“犧牲”、“逝世”、“去世”、“故去了”、“死了”、“完蛋了”、“見上帝去了”等等。這些詞表現的雖然都是同一個意思,但其感情色彩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為了使語言更加準確,運用語言時就必須十分注意它的感情色彩。

(2)語言的簡潔性。

所謂語言的簡潔,就是用最少的字句準確地表達出所要陳述的思想內容。或者說,簡潔的語言由一個實質內容或因素所組成,沒有不相幹的東西或不必要的附加物,它對於思想交流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說:“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常常記住,變成口語;而這是冗長的論述絕對做不到的。”恩格斯不僅見解精辟,而且他自己的演講語言也實踐了自己的主張:簡潔、凝練。請看他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裏總共不過兩分鍾,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靜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

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著的無產階級。對於曆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使人感覺到。

這個僅僅一百多字的演講開頭和第一段不僅極其深沉地表達了恩格斯的悲痛心情,而且從革命理論建設和革命實踐活動兩個重要方麵,指出馬克思逝世所帶來的不可估量的損失,同時也對馬克思偉大的曆史功績做出了公正的評價。其思想內容多麼豐富而深邃,其語言又是多麼簡潔而樸素。初看起來,上麵兩段很平凡,然而細細琢磨起來,卻可以在平凡中見真功夫。如果沒有精深的思想和高超的語言技巧是很難做到的。

當然,我們提倡演講語言的簡潔,絕不是為“簡”而“簡”,甚至到了枯燥貧乏、簡單膚淺的程度。我們說的簡潔,就是以最少的語言表達出最多的內容。如果簡潔到了妨礙思想內容的表達的程度,那就適得其反了。

(3)語言的通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