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演講前的準備(3)(1 / 3)

俗話說,話需通俗方傳遠。演講既然要宣傳人、影響人、教育人,講出的話就應當是通俗易懂的。因為演講的時候,語言稍縱即逝,如果不通俗明白,聽眾聽不清楚、不理解,那就影響了演講的效果,阻礙了演講者與聽眾的思想交流。

演講稿的語言怎樣才能做到通俗易懂呢?

①要口語化。怎樣才能做到口語化呢?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不要一動筆就往書麵語言上靠。寫完後自己照稿講一講,看看是否上口?然後把那些不適合演講的書麵語改為口語化的語言。其次,要注意選擇那些有利於口語表達的詞語和句式。比如,雙音節和多音節的詞語就比單音節的詞語容易上口,而且也好聽。比如,“當我要寫演講稿時”,就不如“當我要寫演講稿的時候”好聽順耳。至於句子的長短問題,由於演講是用嘴進行的,有較多停頓,因而在演講中就要多用短句,這樣既清楚明了,聽眾也容易記住。當然也還要注意整句和散句,兩者各有優點,結合使用最好。最好是盡量不用倒裝句,改換或刪去不易明白的文言詞語和生僻成語,這些都有助於演講語言的口語化。

②要個性化。所謂演講語言要個性化,也就是要用自己的語言講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意誌和氣質。怎樣才能做到演講語言的個性化呢?馬克思曾經說過:“你怎麼想就怎麼寫,怎麼寫就怎麼說。”他告訴我們,不管“說”也好,“寫”也好,都要用自己的語言,而不是別人的語言或現成的語言。要想使語言有個性,還要下苦功學習語言,並且要用規範化的語言。

--把生僻的詞換成常用的詞。

--不用生造的詞語。

--恰當地使用文言和方言詞語。

--用淺顯的語言解釋難理解的術語。

③要說自己的話。有些演講者愛使用一些“時髦”詞、套話,或是從報刊、書籍上摘抄下來的生硬地拚湊在一起的話。這樣的語言乍聽起來挺“新鮮”,其實內容幹癟,缺乏生活的真實。加裏寧曾明確指出:“為什麼你們在發言中,總是力求用現成的公式來講話呢?……什麼叫做現成話呢?這就是說,你們的腦筋沒有起作用,而隻是舌頭在起作用。說現成的套話,你們就不能給人家以印象。為什麼呢?因為這套話用不著你們說,大家也知道。你們害怕,若按自己的意思講話,那就會講得不很漂亮,其實你們錯了,這樣的話大家更願意聽,而且容易懂。”要用自己的話講,可能看起來很樸素、很普通,但隻要肯在語言表達上下功夫,同樣可以說得精巧,富有吸引力。

④要生動感人。好的演講稿,語言應該是生動形象的。語言大師老舍說得好:“我們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隻能用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若是表達不出,誰能知道那思想與感情怎樣好呢?”要使語言生動感人,必須做到:

用形象化的語言。如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把馬克思的“逝世”改成“睡著了”,這樣不僅形象地寫馬克思逝世時從容、安詳的神態,而且飽含著作者無限痛苦的感情。

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如在一篇講話中,為各種類型的官僚主義者“畫像”:“第一種,高高在上,孤陋寡聞,不了解事情,不調查研究,不抓具體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一旦發號施令,必將誤國誤民,這是脫離上級、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

這種漫畫式的描寫,在風趣中把各種官僚主義者展現出來,使他們形神畢露。

總之,隻有注意演講稿的語言表達技巧,並能純熟地掌握和恰當地運用它們,才能寫出好的演講稿。

2.講究邏輯結構

寫演講稿,組織結構、順理成章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因為我們的演講都是為了說服聽眾的,要說服,就不能沒有層次結構,不能不依靠邏輯的力量。

演講稿最普通、最有成效的構造方法,是將它分為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來寫。這樣的構造方法,既可以使演講的撰寫有所遵循和不至於太吃力,又有利於啟發聽眾的理智和感情,使聽眾能把握全篇。

(1)開頭。

也叫導論,同一般的文章開頭一樣,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寫演講稿時十分費心費時的一筆,它往往決定著一篇演講稿的趨向,為演講寫下“調子”。

(2)中間部分。

即演講稿的主要內容,是“軀幹”。它的作用在於就開頭部分提出的問題或觀點進行論證和分析,它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闡明觀點,說服、教育聽眾。這部分的寫作要求條理清楚,意思明白,合乎情理,既有嚴密的邏輯性,又要變化有序,生動感人。

(3)結尾。

它也是演講稿的一個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俗話說:“編筐編萎,難在收口”。演講稿的結尾是不容易寫好的。它要求寫得切實、清晰、幹淨利落、深刻有力,而不能拖泥帶水、畫蛇添足。

3.注意的問題

除了上述語言、結構方麵的寫作技巧之外,起草講稿還必須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先動腦,後動筆。

盡管在編寫提綱時已經考慮了各部分的內容,但那畢竟是粗線條的,真要起草初稿了,就要在動筆之前再仔細考慮一下每個層次、每個段落如何表達。比如,具體如何開頭,先講什麼,後講什麼;什麼地方粗講,什麼地方細講;什麼簡單講,什麼重點講;怎樣突出重點,怎樣過渡照應,怎樣結尾等等。總之,“先思而後行”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