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惲代英在一次報告會上也遇到類似情況。由於前麵有好幾個人演講,輪到他演講時,聽眾已經很疲倦了,為了讓聽眾振作精神,惲代英一走上講台,便出乎意料地“哈哈”一笑,被弄得莫名其妙的聽眾也跟著笑起來。當聽眾精神興奮之際,惲代英開始了他的演講。
演講家們這些靈活的應變對策是值得我們仿效的。
2.適當活動防止聽眾困倦
大家知道,人在“春眠不覺曉”的日子裏和炎熱的夏天,最容易困倦和瞌睡。曾經有位演講者遇到過這種情景,他是這樣處理的:當時,他正在台上侃侃而談,隻見一縷初春的陽光從會場後側的玻璃窗照射進來,照在少數人的背上。這些人的背脊立刻覺得一陣暖和,就不知不覺地沉沉入睡了。最後,這種氣氛還傳染到前麵的人。看到這一情景,演講者暫停了演講,對聽眾說:
“請諸位抬起頭看看天花板。”
大家以為天花板上真有什麼看的,個個都抬起頭來看著天花板。
“現在再看一看左邊。”大家果然又向左邊張望。
“那麼諸位不妨看一看右邊。……好了,這就是頭部運動。疲倦的時候,不妨做頭部運動。如仍覺疲倦,亦可以做體操活動。現在,請諸位舉起手來。”大家便跟著他舉起了手……
這一方法果然奏效,聽眾做了上述活動之後,不再困倦了,又開始專心聽他演講了。
除了上述方法,要消除聽眾的困倦和煩躁,打開窗門透氣,有條件的話,開開風扇或空調,都是必要的措施。不過,演講者自身的精神狀態是最關鍵的。因為困倦可以傳染人,精神抖擻也可以傳染人。曾經有人請教一位大主教,怎樣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天下午使一群聽演講的信徒不至於打瞌睡,這位大主教回答:“叫仆人用棒子去打那個傳教士。”為什麼要打那個傳教士呢?是這位傳教士不該在這個時間去傳道嗎?顯然不是的,打的目的是刺激那位傳教士,使之精神抖擻起來,從而影響他的聽眾也精神抖擻起來。因此,要使聽眾進入良好的精神狀態,演講者自己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這是至關重要的。
3.借景發揮排除外界幹擾
聽眾受到外界幹擾時,演講者不妨借景發揮,即景說話,將意外發生之景與演講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把聽眾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演講上。例如,有位老師走上講台,剛要向同學們作《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的演講,這時外麵隱約傳來音樂係的練歌聲,同學們一下被吸引過去了,很多人伸長了脖子,支起了耳朵,甚至有人小聲議論。麵對這種情況,這位老師馬上調整了自己的開場白,她大聲問:“誰是張明敏的崇拜者?”這意想不到的提問,一下子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很多人大聲回答道:“我!”有的甚至舉起了手。這位老師接著又問道:“最喜歡他的哪首歌?”很多人回答:“《我的中國心》!”(當時正流行這首歌)這位老師微笑著說:“那我和你們是同黨!(同學們情緒熱烈,笑聲)我最喜歡‘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兩句。可是前幾天,我在我的同學家裏卻看到了她穿著一套日本和服照的照片,談話間還流露出,隻要能出國,讓她做什麼都行。我真不知道,我這位同學的中國心哪裏去了,她的自尊心、自信心哪裏去了,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話音剛落,同學們便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老師之所以能成功地將同學們的注意力重新吸引過來,關鍵在於她善於將眼前意外發生之景與講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且結合得天衣無縫,巧妙無比,難怪聽眾為她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