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掌聲留出空間
掌聲的調劑會使演講產生強烈的現場感染力。演講時,一定要有意識地給掌聲留出一定的空間。要運用那些帶有濃厚感情色彩、充滿激情的語言,那些立場鮮明、見解獨到、能夠給聽眾以深刻啟迪的語言,那些熱情歌頌真善美、無情鞭撻假惡醜的語言。這些語言能讓聽眾受到激勵、鼓舞和啟發,從而自發地鼓掌。
如聞一多《最後一次講演》中的“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殺,是留給昆明的光榮!也是昆明人的光榮!”以及聽眾的熱烈反應,真是“寓情感於隋理之中,發掌聲於妙語之外”。
2.善於埋設興奮點
所有能夠引起聽眾興趣和熱切關注的事例、名言、佳句和精辟獨到的見解都屬興奮點的範疇。在演講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選取一些觸及興奮點的語言,綿延不斷地“埋設”在演講稿中,讓它像星星一樣閃爍,像眼睛一樣放射出睿智的光芒,這會拉近演講者和聽眾的心理距離,滿足聽眾的心理需要。但要講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千萬不能不顧對象,故弄玄虛,刻意求工。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日本投降時發表的廣播演說中,首先把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的美軍軍艦密蘇裏號上,接著又回顧了珍珠港事件,讓所有美國人的心都為之跳動,在緬懷親人的同時,闡明這是自由對暴政的勝利,並認定“勝利後的明天將是全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希望。”整篇演講起伏有致,既肯定了民族的精神與意誌,又讓人民對明天充滿必勝的信心。
3.敢於標新立異
人都有好奇心,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身就具有興奮作用。打破常規,標新立異是設置興奮點的好方法。為了使演講吸引聽眾,在尊重文化傳統和思維習慣的基礎上,要對演講稿進行必要的創新,打破思維定勢,敢於創造,善於借鑒,造清新之氣,樹時代新風。
外交場合的演講大多平穩有度,但1972年尼克鬆來華時,在一次演講中卻說:“長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隔開的城牆。但是,它使人們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著許多把各個國家和人民隔開的城牆。長城還使人們想起,在幾乎一代人的歲月裏,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著一道城牆。”聽到這裏,人們不知其來意是善是惡,自然細心聆聽下文:“四天以來,我們已經開始了拆除我們之間這座城牆的長期過程。”一句話讓聽眾輕輕放下了提起來的心。
4.給聽眾以強烈刺激
從生理學角度講,在額定域值內,人的感官接收外來刺激的強度越大,神經興奮的程度越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最容易記住對自己有重大影響、對自己有利的、自己主觀願意記住的或給予自己重大刺激的信息。
聽眾對演講反應強弱,或者說演講對聽眾興奮程度影響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演講語言的強度。演講語言的強度主要取決於演講者對演講內容的熟悉程度、對事物的感悟程度、對問題分析的透徹程度和現實立場的鮮明程度。演講要盡最大努力把問題看得透徹、準確、鮮明,始終給聽眾一種壓力感和責任感。
避實就虛,化解對抗心理
在有些情況下,台下的聽眾對台上的演講者總有一種敵對情緒。他們下意識地進行著與演講者思想意識、表達情感相背向、相逆反的意識與思維。他們淡漠、厭惡、說小話、起哄、離座,甚至直接與演講者發生言語抵觸。
麵對聽眾的對抗心理,隻能接受、協調、化解,絕對不能排斥與壓製。否則,你不是在做即興演講,而是在跟聽眾抬杠、吵架。
為了避免聽眾的對抗心理,把聽眾對抗心理控製到最低限度,可以運用下麵幾種方法:
(1)在台上的動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表現出孤芳自賞,高人一等。
(2)打扮不要太耀眼時髦而顯得與眾不同。
(3)告訴主持人,千萬不要把自己大吹大擂,抬到九天之上,這樣最易讓人產生抵觸情緒。
(4)開場白恰到好處,不要太謙虛、太客套而有虛偽之嫌。
(5)要講知心話,切忌大話、空話、假話。
(6)演講者還可以利用聽眾的這種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故意表現得遮遮掩掩,言行詭秘,讓聽眾欲罷不能,很想聽下去,如“下麵我就不說了,以免引起轟動。”不過,這種方法一定要慎用,否則會激起聽眾的更大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