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來就有五種感覺——觸覺、味覺、視覺、嗅覺和聽覺。但成功的人能有第六種感覺——常識。常識不一定是教育的結果,不管有沒有受過教育,常識都是不斷增長的。即使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沒有常識也是毫無價值的。特普斯埃在《我的創意見聞》一書中寫道:
約翰,一個伐木工人,為公司工作了5年卻從來沒有被加薪。這家公司又雇用了比爾,並且在一年之內給他加了薪,這引起了約翰的憤怒。他去和老板談這件事。老板說:“你現在砍的樹和5年前一樣多。我們是以產量計酬的公司,如果你的產量上升了,我會高興地給你加薪。”約翰回去了,他開始更賣力地工作,並延長了工作時間,然而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樹。他回去找老板,並把自己的困境說給他聽。老板讓約翰去跟比爾談談:“可能比爾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東西。”於是約翰就去問比爾,他怎麼能夠砍那麼多的樹。比爾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樹,就停下來休息兩分鍾,把斧頭磨鋒利。你最後一次磨斧頭是什麼時候?”這個問題正中要害,約翰找到了答案。
正像我們的身體每天都需要好的食物一樣,我們的頭腦每天也需要好的思想來滋養。在這裏的關鍵詞是“好”的食物和“好”的思想。如果我們以粗劣的食物供給自己的身體,以壞的思想供給我們的頭腦,那麼,我們的身體和頭腦都會生病。我們要用純淨、積極的思想充實頭腦,才能保證正常的運行。通過不斷的實踐和鍛煉,我們就能像學會打籃球一樣,學到成功的準則。
我們經常聽到“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其實這句話並不確切,知識是信息,它隻是潛在的力量,隻有當我們依照它來行動時,它才能轉化為力量。
一個不能讀書的文盲與一個能讀卻不讀的人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沒有太大的不同。學習就好像吃東西,你吃多少是無關緊要的,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你能消化多少。
知識是潛在的力量,智慧是真正的力量。
教育有多種形式,它不僅僅是分數和學位,它意味著:
(1)開發你的強項;
(2)學會自律;
(3)傾聽;
(4)形成學習的願望。
我們的頭腦像肌肉一樣,是舒展還是萎縮,取決於我們對它的鍛煉。
不斷的、積極的教育能誘發積極的思考。積極的思考就像運動員,他們通過鍛煉在身體裏建立起一個內部能源,在比賽中不斷地從中獲取力量。同樣,積極思考創意的人也通過每天給自己的頭腦提供純淨、有力、積極的思想,建立起一個積極態度的源泉。他們意識到所有人都會麵對消極的事物,如果有了積極態度的源泉,就能克服它;否則,消極的事物就會取勝。
積極思考創意的人不是傻子,他們不會像盲人一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成功者是那些能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但隻關注自己的強項的人。反之,失敗者雖然能意識到自己的優勢,但隻關注自己的不足。
5.建立積極的創意自尊
自尊是我們感覺自己的方式。當我們自身感覺很好的時候,我們的效率就會提高,同時,在家庭和工作崗位的人際關係也會得到改善,世界看起來也更加美好。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感覺和行為之間存在一種直接關聯。
如果你想迅速地建立積極的自尊,一個最快的辦法就是為那些不能以金錢或其他方式回報你的人做點事情。特魯埃夫人在《我建議的創意自尊》書中寫道:
幾年前我自願為一些監獄的犯人講授有關態度和自尊的課程。短短幾周內,我學到的東西比我用數年時間學到的還要多。
在參加我的課程兩周後,有一個犯人攔住我說:“希夫,我想和你談一談。我將在兩周之內刑滿出獄。”我問他,通過態度發展課程,學到了什麼。他考慮了一會,然後說他對自己感覺良好。我說:“良好沒有告訴我任何事情,請具體地告訴我什麼行為發生了改變?”我相信,除非行為發生改變,否則就不能說學到了東西。他告訴我,自從我開始這個課程後,他每天都讀聖經。我又問他,閱讀聖經對他有什麼作用。他回答說,他對自己和他人感到舒服,這是他以前沒有感覺到的。我說:“這很好,但關鍵是,你出獄以後將做什麼?”他告訴我,他將試著去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然後,我又問了他一遍同樣的問題,他給了我同樣的回答。我第三次問同樣的問題:“你出獄後將做什麼?”顯然,我期望得到不同的答案。這時,他生氣地說:“我將成為一個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我指出,在他先前所說的和現在所說的話之間,有一個字是有區別的。先前他說“我將試著成為”,而現在他說“我將成為”。不同就在於“試”這個字,他去掉了“試”這個字。而這個字是有區別的,它說明我們可能做也可能不做。“試”這個字將為他重返監獄打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