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在當下,莫瞻前顧後
患得患失是自我折磨,杞人憂天叫自尋煩惱,活在當下,快樂每一天,莫瞻前顧後。
有兩隻魚缸。左邊一隻養了八條紅金魚,右邊一隻養了一條黑金魚。
紅金魚們望著黑金魚發呆,心想:黑金魚住的地方多麼寬敞。黑金魚望著紅金魚們也發呆,心想:紅金魚們住的地方多麼熱鬧。
於是,紅金魚們紛紛往黑金魚的缸裏跳,黑金魚則急切地往紅金魚的缸裏跳。
結果,左邊缸裏變成了一條黑金魚,右邊缸裏變成了八條紅金魚。兩邊缸裏的金魚望著對方,目瞪口呆。
想寬敞的依然擁擠,想熱鬧的依然孤單。這就是生活,從一隻魚缸跳到另一隻魚缸,結果什麼也沒變。
蘭波說,生活在別處。是的,熟悉的“此處”沒有風景。但當我們興衝衝地到達“別處”時,又會懊惱地發現,它已變成了“此處”。
最理想的生活在於經營現在,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別處”。
世間的事難以琢磨,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珍視每一天,活在當下。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既然如此,何不輕輕鬆鬆地度過每一天。
西方有一位哲學家無意間在古羅馬城的廢墟裏發現了一尊“雙麵神”神像。他雖然博古通今,但對這尊神像卻很陌生。於是,他問神像:“請問尊神,你為什麼有一個頭,卻有兩副麵孔呢?”
雙麵神回答說:“這樣才能一麵察看過去,以記取教訓;一麵瞻望未來,以給人憧憬。”
那位哲學家又問:“為何不注視最有意義的現在呢?”
“現在?”雙麵神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那位哲學家說:“過去是現在的逝去,未來是現在的延續,但是,你既然無視於現在,即使對過去了如指掌,對未來洞察先機,又有什麼意義呢?”
雙麵神沉默不語,突然號啕大哭。
原來他就是沒有把握住“現在”,羅馬城才被敵人攻陷,他才因此遭人丟棄,流落在廢墟之中。
有些人總是為逝去的歲月後悔不已,有的人整天沉浸在對未來的幻想之中,卻忽略了現在的存在價值,結果顧此失彼。
曾經有某家電視台播出了這樣一個欄目,主要討論哪個年齡段才是最寶貴的,為此,征詢了很多人的意見。
一個小男孩說:“兩個月時。因為可以被父母抱著走路,可以充分體驗父母的關愛。”
另一個小女孩子回答:“兩歲時才是最美好的。因為那時不用去上學。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那時是父母掌中的寶貝。”
一個青年說:“18歲時。因為那時已經成年並且高中畢業了,可以開車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一位中年婦女說:“25歲時。因為那時精力最充沛,現在我已經45歲了,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了,就連走上坡路都感覺吃力。”
另一位成功人士說:“有些人認為40歲時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齡。因為人到40歲時,才是人生的剛剛開始。無論從精力還是生活、事業上講,都剛剛走上人生旅途中最光明的那部分,以前隻是在清理前進道路上的荊棘。”
一位男士說:“45歲時,因為那時已經盡完了撫養子女的義務,可以充分享受生活了。”
一位女人說:“65歲時,因為那時可以開始享受退休生活,操勞一輩子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一位老太太說:“其實,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陽光燦爛,隻是人們不知道去珍惜。”
的確,生命中的每個年齡段都有它美好的一麵,“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生命與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絕不可以輕易浪費掉。人生短暫,世事無常,每天都是特別的日子,每一刻都很可貴,活在當下,莫瞻前顧後,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有人說過,昨天是一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一筆不能取用的存款,今天卻是擺在你麵前的現金。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今天的重要。
美國大名鼎鼎的艾德華·伊文斯,出身貧窮,曾賣過報紙,做過雜貨店夥計,當過圖書館管理員,日子過得很緊。幾年後,他下定決心,借了50美元開創事業,結果不到一年賺了幾萬美元。他以為時來運轉,從此可以過上好日子。不料,他存錢的那家銀行一夜間破產倒閉,他也隨之一貧如洗,還欠下近兩萬美元的外債。他絕望了,整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結果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全身潰爛,醫生說他最多活不過三個星期。痛苦不堪的他萬念俱灰地寫好遺囑,一心等死。
就在這時,他讀到了一句話:“生命就在你的生活裏,就在今天的每時每刻中。”這句話使他幡然醒悟,馬上調整心態,拋開憂慮和恐懼,開始安心休養。十幾個星期後,他竟然沒有死,身體慢慢得到恢複,還能拄著拐杖走路了。又過了幾個星期,他就回去上班了。從此,他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工作中,幾年後,他成了一家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公司長期雄霸著紐約的股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