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鄭板橋為官之時,將官場、世事看得太清楚、太明白、太透徹而又無以為釋之時,又因其性情剛直,不諂媚、不圓滑,而不平不公之事太多,憑一己之力卻又無能為力的時候,隻好在“糊塗”之中尋求遁世之術。
如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聰明越好,越聰明越顯示自己為人處世的高明。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聰明過頭,並非是件好事。王熙鳳不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嗎?看來一個人還是別過於精明,知道得太多,事事計較,反而會讓人傷神。
聰明又可分為大聰明與小聰明,糊塗亦有真糊塗、假糊塗之別。
楊修是公認的聰明人,曹操也非常讚賞他的才智,可楊修不聰明的地方,就是老想賣弄自己的聰明,而且賣弄到了曹操頭上,曹操寫了一合酥,他就說這是丞相賜給大家的,“一合”分明就是一人一口,大家一人一口把它分吃了。曹操在門上寫了個活字,他就說丞相嫌門闊,把它拆了。
曹操說今夜的口令是雞肋,他就說丞相想撤兵了,叫大家打好背包。他把曹操的心思都猜透了,曹操豈能容他,所以就借擾亂軍心之名,把他殺了,楊修看似聰明,其實是糊塗。劉備比起楊修要聰明得多,他在曹操那兒,澆地種菜,裝出什麼也不知道的糊塗樣子,曹操對他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他嚇得連筷子都掉在地上,像曹操這樣精明的人,竟然也沒有分清他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可見劉備才算得上是真聰明。其實假糊塗才是真聰明,聰明過了頭就是真糊塗了,這就是常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糊塗難,指的就是假裝糊塗難,特別是由聰明進入糊塗更難,你想你若是把什麼事都看得清清楚楚,卻要裝成什麼也不知道的傻子,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要是沒有很深的城府,或是沒有特別的目的,該是多麼痛苦的事。把“難得糊塗”當作座右銘的人,如果他不是看破紅塵,那一定是個有著很深心機的人,千萬別被他糊塗的假象所迷惑。
有些人表現得精明過人,遇事專愛和人較真兒。但這種人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難以成事。這種人並非真的聰明,隻不過是自作聰明。所以做人不妨裝裝糊塗耍耍滑頭,也許事情反倒會辦得圓滿些。
有個愛纏人的先生盯著小仲馬問:“您最近在做些什麼?”
小仲馬平靜地答道:“難道您沒看見?我正在蓄絡腮胡子?”
胡子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小仲馬故意把它當作極重要的事情,顯然與問話目的不相符合。小仲馬表麵上好像是在回答那先生,其實並沒給他什麼有用信息。小仲馬自然是懂得對方問話意思的,但他偏要答非所問,用幽默暗示那人:不要再繼續糾纏。
倘若一個人如果過分認真,那麼必將一事無成。相反,一個人在待人處世中裝得遲鈍一點、傻一點、糊塗一點,往往比過於敏感更有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小羅奇福特領導的一個小組,中途島之戰前成功地破譯了日本人的密碼,得到了日軍海上作戰部署的確切情報,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作戰準備。
誰知,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嗅覺靈敏的一名新聞記者得到了這一絕密情報,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作為獨家新聞在芝加哥一家報紙上給捅了出來。這樣一來,隨時都可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覺而更換密碼和調整作戰部署。
發生了如此嚴重泄露國家戰時情報的事件,作為美國戰時總統的羅斯福卻對此置若罔聞,既沒有過多的責備和追查,也沒有興師問罪,更沒有因此而調整軍事部署,而是裝作一概不知的糊塗樣子。結果事情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就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根本沒有引起日本情報部門的重視。在中途島戰役中,美軍靠“糊塗”得到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