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沒有結果,一切都等於零(2 / 3)

崔珊珊用自己的努力為公司創造了很好的業績,最終也成就了她自己。在百度,像崔珊珊這樣把為公司創造業績放在第一位的員工很多,他們所有人的目標就是在自己所在的領域中做到第一,團隊目標就是為公司生產出最棒的產品。

華為也強調結果至上,在衡量一個員工是否優秀的時候,有三個標準:第一是決定值,即你的銷售額是否上升;第二是提升率,比如你去年的銷售額是1000萬元,今年是1200萬元,那麼提升率就是20%;第三是市場份額,在同樣的市場區域裏,你的銷售額是1000萬元,你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的銷售額是多少?這三個數字其實就是結果。華為從這三個數字上衡量員工的優秀與否。

企業作為一個經營實體,必須靠利潤維持發展,而要發展便需要企業中的每個員工都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企業是員工努力證明自己業績的戰場,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如果你沒有做出業績,你遲早是一個被淘汰的弱者。

老吳是個退伍軍人,幾年前經朋友介紹來到一家服裝企業做渠道拓展專員,這個崗位是老吳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但他並沒有就此退縮,而是利用所有的業餘時間學習業務知識,積極向老員工請教。

老吳很快掌握了做事的方法和技巧,開始獨自與客戶洽談,他的業績十分出色。2010年的3月,在進公司後的第三月,老吳和雲南的客戶簽訂了一份購貨合同,這是他的第一份業績。由此,他當月的工資比前兩個月的總和都要高。

進入公司第三個年頭,老吳已經成了公司最為倚重的營銷主管,整個公司近一半的業績都是他和他的團隊創造的。公司員工沒有一個人嫉妒他的高薪,他們知道,老吳所獲得的高薪都是靠他作出的一個又一個業績得來的。

因為老吳為公司創造了利潤,公司才會給予老吳相應的回報。員工做出業績是最為首要的任務。如果員工沒有業績,企業就沒有利潤,沒有利潤的企業就像是沒有喂飽的馬——不讓馬兒吃草,又要馬兒跑,可想而知,那必定是一副令人泄氣的場景。

高業績並不會憑空而來,必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奮鬥才能獲得。高業績並不是每個員工都能達到,一個優秀的員工必定敢於正視自己、超越自己,以最棒的業績證明自己的價值。“德能勤績”是企業考核員工的基本標準,對於老板來說,業績是最實在的標準,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沒有人會注意過程的酸甜苦辣,榮譽隻會給予創造業績的英雄。

員工作為企業的一分子,唯有結果才能體現員工的價值。這是一個以結果製勝的時代,對於每一個員工而言,一切憑結果說話。每個員工都應該懂得:用最棒的結果在弱肉強食的職場博弈中取得勝利。

職場競爭的實質是業績的競爭

企業是一個商業組織,員工與企業之間是一種商業關係。什麼叫商業關係呢?舉個例子:你要快遞公司送一本書,大致是20元錢,無論是刮風下雨,都是20元,甚至是下大雪,交通極困難,也是20元錢。如果是送信的員工碰到意外狀況,書沒有送到,你會不會給快遞公司付錢?不會。因為你在意的是結果。沒有結果,無論怎樣,誰都不會付錢。這就是商業邏輯。

很多銷售人員都有這樣的經曆: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受過千錘百煉、吃盡千辛萬苦,才把客戶搞定,把錢拿回來。

某公司有甲乙兩位銷售員同時在外麵做銷售,同樣經曆了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錘百煉、千辛萬苦,但是最後銷售員甲把客戶搞定了,簽了訂單,把錢拿回來了,而銷售員乙卻丟失了客戶,跑了訂單,當然也不可能從把錢拿回來。到年終發獎金的時候,老板會不會大發慈悲,和藹地對甲乙兩位銷售員工說“你們兩個都很辛苦,付出了同樣的勞動,就發給你們同樣的獎金吧”?

老板會這樣做嗎?肯定不會!結果至上,業績至上。能夠簽訂單、為公司贏取利潤的員工,理所當然要得到公司的獎勵,老板會發給他很多獎金。而沒有業績、不能為公司創造利潤的員工,盡管非常辛苦,付出了不少心血,老板也不會給他發獎金。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在商業關係中,商業雇傭的本質就是為了結果,或者是為了利益交換。提供結果是員工的個人價值所在,也是企業聘請員工的最大理由。

員工不能為企業創造結果,就不可能獲得老板的重用。隻有公司賺了錢,員工才會有回報。從某種意義上講,為公司創造結果就是為自己增值。努力工作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最終也會提升自己的職場位置。如果你想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有所發展,並擁有一份好的工作,就必須牢記,職場競爭的實質是業績的競爭。

1928年,喬·吉拉德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東郊的一個貧民窟,他居住的地方離他少年時期的偶像喬·劉易斯家隻有1英裏,當喬·劉易斯成為世界拳王時,喬·吉拉德隻是一名掙紮在貧困沼澤裏的窮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