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機遇的本質(3)(1 / 3)

在我們的人生中,“自主的”行動是非常重要的,卡耐基在他那本《領導的藝術》一書中說:“學生時代的公民課上,老師就一直告訴他們要自主,但是,落實於現實人生時,它卻意外地顯得格外困難。因為一般人都很容易落入推諉之中,特別是推諉責任的陷阱之中,之所以失敗,之所以做不好,全部是因為別的緣故。但他們卻忘記了富爾頓的小小發明——推動機使它成為美國的工程師,法來特靠藥房裏幾個藥瓶,成了美國的大化學家。夏夷發明的縫紉機,貝爾發明的電話,都是隻從簡單的幾件工具而成。”

事實上,與其把責任都推到“別人”和“運氣”上,倒不如說這一切都是由自己錯失良機造成的。

即使事情的發展不如預期,那也隻有一個原因,如果其他主觀的條件不變的話,那就是你沒有去創造本屬於自己的良機。

唯一能創造良機的,隻有你自己。有了這種認識,才能由被動的尋找變成主動的創造,由被動的接收變成主動的擁有。依賴別人及推卸責任是庸俗和無知的表現。什麼都不去做,隻想依靠別人,情勢將根本沒有改變的希望。人生的一切變化,都是緣於自己的創造。

成功對於任何人,不分彼此,均予以同一機遇。你能努力,向前進的路上跑,定能成為一個成功者。

英國有個瞎子,因為能將他的才能盡力施展出來,不讓機遇輕易失去,便成了一位名滿天下的大音樂家、大慈善家、大數學家,得到許多人的敬佩。這是給我們很好的榜樣。你如要成功的話,那麼,無論在什麼環境裏,要把你所有的能力一齊顯示出來,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定要準備充足的能力。

如果你能這樣的話,那麼遇著困難,絕不畏縮,反以困難為另一條成功之路的起點,反以困難為另一種新努力的轉向。雖然你也許不免曆經愁悶、痛苦和灰心,但是你若許下了最大的決心,一定會成為成功者。

回想19世紀末,密西根底特律電燈公司以月薪11元雇用了一名年輕的技工。他每天工作10小時,還常常花費半個晚上在屋後一間舊棚子裏工作,想要設計出一種新引擎。

他的父親是個農夫,確信他的兒子正在浪費自己的時間,鄰居們都說,這位年輕技工是個大笨牛。每個人都在取笑他,沒有人認為他笨拙的修補能夠造出什麼東西來。

除了他的太太,沒有人相信他了。當白天的工作做完之後,他的太太就在小棚子裏幫助他研究。冬天,天色很早就暗了,他太太提著煤油燈,使他能夠工作。他太太的牙齒在寒冷中顫抖著,手凍成了紫色。但是,她相信他的引擎有一天會設計成功,所以,她先生稱呼她“信徒”。

在舊磚棚裏艱苦工作3年之後,這個異想天開的稀奇的玩意終於成功了,1893年,在這個年輕人30歲生日的前幾天,他的鄰居們都被一連串奇怪的聲音嚇了一大跳。他們跑到窗口,看到那個大怪人——亨利·福特——和他的太太,正乘坐著一輛沒有馬的馬車,在路上搖晃著前進。那輛車子真的可以跑到轉角那麼遠而又跑回來呢!

一個新工業在那天晚上誕生了——一個將會對這個國家有很深影響的工業。如果亨利·福特是新工業之父,當然福特夫人這位“信徒”,就有權利被叫做新工業之母了。

福特夫婦在舊棚中,以一種信任和信念支撐著完成了一個偉大的壯舉。

他的成功,不僅使自己有了機遇成為曆史上的名人,也為國家經濟的變革創造了機遇。

八、機遇可求,也可遇

機遇之神有時很詭怪,對於人們的苦苦追尋常常置之不理,而那些毫無思想準備的人卻常常會遇上機遇之神。當幸運之神光顧你時,你未必能把握住機遇。如果把機遇視作某種資源的話,我們會發現機遇的損耗最大。也就是說,大多數機遇沒有被人們合理利用。究其原因,就是對機遇太缺乏必要的準備。常言說得好,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因而,機遇是可以創造的。平常,人們往往抱怨自己的機遇不佳,卻沒有仔細研究過機遇的規律。機遇,可求,也可遇。

深圳是中國的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在改革之初,許多有識之士到深圳去尋找機遇、創造機遇,結果大部分都獲得了可喜的成功。但到了後來,深圳市場逐步飽和,企業競爭愈加激烈,而內地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深圳已不再具有明顯的優勢,相反,內地的經濟卻暴露出了許許多多的優勢和機遇,這時候局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深圳市政府敏銳地感受到這一點,於是,深圳的企業在政府的倡導下大力向內地輻射和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1997年底,深圳市政府又專門組織了一個龐大的“機遇采購團”——由主要企業組成的資本運營考察團,到重慶去尋求發展機遇,結果戰果累累。

常言說得好:三分能耐七分膽。這個說法並不是提倡蠻幹,而是為我們提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膽魄要和能力成比例。人們失去機遇的主要原因是膽魄不夠。機遇和成功總是屬於敢於冒險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