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燦坤出身於台灣南部的農家,因為鄉下的保守觀念,他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初中畢業後為貼補家用,便放棄升學到工廠裏做學徒,學習電焊等鐵工技術。那時,工廠裏的朋友,一有點錢便想著泡馬子、打彈珠、玩牌賭博,隻有吳燦坤是個異類,閑時總是找些書籍自修。後來,他終於得到父親的首肯,進入“二專”繼續求學,這時候他便有了創業的念頭。
1976年從軍中退伍後,吳燦坤高不成、低不就地蹉跎了3個月,然後做出了改變他一生的重大決定。他用幾年來積蓄的全部財產500元,在台南市成立了晉昌企業,經營鐵窗、鐵門的加工代理。創業初期,實在辛苦的不得了,每天投入工作的時間超過15個小時,但他仍然興致高昂,畢竟這是第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
兩年以後,吳燦坤的工廠逐漸穩定下來,但一個“晴天霹靂”幾乎打垮了他。大客戶榮國公司因擴張過速,發生財務危機,遭到法院查封,吳燦坤的一批貨款也追討無門。無奈之下,他隻好以債權人身份到“榮國”走一趟,看看還有什麼東西可搬走抵債,沒想到這一趟卻使他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他在“榮國”發現了一台壓鑄機,吳燦坤平常就聽說壓鑄這行利潤好,這下子他像發現了新大陸,趕緊借來幾本壓鑄大全,又到朋友工廠裏實習了10天,然後,便將晉昌企業改名為燦坤,重新出發。
吳燦坤走對了路,往後幾年,他與日本CE公司合作電熱盤加工,生意愈做愈大。事業扯起了順風帆,他也開始誌得意滿起來。但是,他低估了日本人,當日本公司發現壓鑄利潤頗高時,便決定終止與他的代工合約,收回自理。這天恰好是1981年的除夕,吳燦坤皺著眉頭,接受了這個事實。悲傷並沒有擊垮他的鬥誌,他決定不再替日本人代工,而開始自行開發產品,他選擇的第一項產品是旅行用熨鬥。
“在哪裏倒下去,就從哪裏爬起來。”吳燦坤的產品不但順利打進日本市場.也爭取到了美國和歐洲的客戶。市場是有了,但要達到大量生產就必須有充裕的人工。那時,台灣的人工已不便宜,吳燦坤腦筋一轉,決定與台南監獄和學校合作。也多虧吳燦坤腦筋靈活,這條路竟被他走通了,他得以以最低成本大量生產電熨鬥,然後傾銷到海外市場。尤其是他發現歐洲市場比日本、美國市場更好做,於是將開發出來的各種小家電集中銷往歐洲各國,漸漸地在歐洲市場形成了他的主力戰場,“燦坤”也成為歐洲的知名品牌。在財富逐漸累積的過程中,危機已經潛伏,隻是吳燦坤仍然懵懂不知。
1982年,歐洲貨幣大幅貶值,各國興起了一股反傾銷聲浪,吳燦坤的事業馬上受到沉重一擊,當時他的產品80%以上集中在歐洲市場,所以,歐洲的貿易保護壁壘一築起,他的事業馬上就垮了。產品滯銷,但大量待付的票據卻紛紛到期,吳燦坤做夢也沒想到過去他被人家倒賬,現在反變成別人催討債務的對象。在窮途末路中,所幸有朋友伸出援手,協助他向第一銀行貸款5000萬元,總算化解了燃眉之急,挽救了公司瀕臨倒閉的厄運。
吳燦坤的重整步伐走得很大。首先他關掉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及美國的子公司,然後將台灣總公司的員工由300多人裁減到30人,營業額也從300萬元縮小到200萬元。那時台灣勞基法落實程度尚低,勞工意識也不高,吳燦坤的大動作並沒有引發劇烈的勞資衝突。在縮減公司營業規模後,吳燦坤開始調整產品與行銷策略,他不再像過去那樣隻專注於少數幾項產品,且集中經營歐洲市場。如果要細數他在這次危機中的最大收獲,便是他開始接受多元化經營與全球化行銷策略的現代觀念。
吳燦坤又爬起來了。3年後,燦坤小家電又風行於國際市場,但這次他確實做到出口地區多元化。1985年,他看到台灣購買力越來越高,內銷比外銷還好賺,於是成立了台灣優柏公司,將產品銷進台灣市場。除了行銷策略的改變外,吳燦坤記住了慘痛的教訓,決定到台灣中山大學上企業經理研習班,學習財務管理的各種訣竅,以免將來公司再重蹈財務危機的覆轍。
吳燦坤學乖了,他在危機中曆練出高度的敏感性,他不再像過去那樣沉迷於眼前的成就,而能未雨綢繆地為預見的危機做好萬全準備。他的眼光落在擁有13億人口的祖國大陸,1988年,吳燦坤首度踏上祖國大陸。這時,燦坤企業在原有市場的拓展已開始遭遇瓶頸,最主要的原因是經營成本不斷上升,而外銷市場在各國紛紛采取貿易保護政策下,也很難再有所突破。吳燦坤心想,如果能在大陸市場內銷闖出成績,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就是這一個念頭,使他登上了更高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