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機遇無處不在(1)(2 / 3)

一個人如果擁有樂觀的品質,他就會發現甚至創造出機遇,相反,一個人如果悲觀消極,機遇永遠也不會降臨到他的頭上。千萬不要懷疑這一點,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足以證明樂觀者和悲觀者在麵對同一問題時采取了不同的心態,也便產生了不同的結局。

有兩位推銷員到阿拉伯國家去推銷拖鞋,第一個推銷員到了這個國家一看,所有的人都不穿鞋子,於是他這麼想,這裏的人們都不穿鞋,我根本推銷不出去,於是失望地回來了。第二個推銷員同樣到了這個國家,同樣看到了不穿鞋子的一群國民,然而,他想:這個國家的人們都不穿鞋子,不就正好是自己大力推銷的最好時機嗎?於是,他馬上在這個國家進行了大範圍的宣傳攻勢,短短幾個月之後,這個國家幾乎所有的人都穿上了由他推銷出的鞋子。他因為業績出眾,在幾個月之後,被委任為這個國家的總代理。第一個推銷員抱的就是消極的態度,所以機遇也不會被他發現,他的結果當然隻有失敗;而第二個推銷員卻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所以他在常人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還是發現了其中蘊藏的大機遇,從而抓住了這個機遇,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假設你在原先的部門工作,有一天,領導突然找你談話,要把你調到其他部門工作。麵對這樣一個問題,你抱何種心態,就會有不同的行為,也便會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這時候你想的是:領導為什麼不讓我繼續在原來的部門工作了,調我走是不是因為我有什麼問題,對新的部門我根本不了解,那裏肯定不是什麼好地方……一連串悲觀的念頭湧上心頭,你對於自己的前途也失去了信心,於是你可能會想方設法要留在原來的部門。即使你最終沒有如願;到了新的單位以後,你便會變得懶惰,不願工作,極易得罪別人……於是,你的前途也就會越來越不順。

相反,當你麵對這種情況時,顯得豁達一點,再想一想自己換一個新的部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或許到了新的部門以後,自己的發展空間會更大,說不定還是領導看重自己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於是,你信心百倍地走上新的工作崗位,在那裏,你便會變得積極而勤奮,於是,機遇便也接踵而至。

所以,人有的時候是走運還是背運,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三、困境之中有機遇

“下崗”使許多人陷入了困境。首先,失去了固定的工作與收入,沒有了生活費的來源,甚至全家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其次,下崗職工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創傷,認為我下崗是因為我沒本事,從而感覺無顏麵對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第三,再就業非常困難。因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景氣恢複較慢,而下崗人員在原單位所掌握的技術比較單一,也比較落後,兩種因素決定下崗職工再就業非常困難。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生活無著落,沒臉見人,前途渺茫。絕大部分下崗職工都把自己當作不幸者。

問題很多,困難極大,但我們應該如何正視這些問題與困?,一味地怨天尤人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多數城鎮勞動者都在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單位”裏,習慣了穩定平和的生活,不管風吹雨打,不管工作幹得如何,工資照發,房子照分,治病實報實銷,基本上沒有什麼壓力。

這就如同籠中的鳥一樣,有人管,有人喂,雖然吃得不好,有時候還吃不飽,但鳥總是餓不死。久而久之,它就把籠中的生活當成了正常的生活,處於自然狀態的生活,產生一種安全感、優越感,從而喪失了進取心,產生了惰性,而把籠外的鳥在海闊天空中覓食當成一種不正常,非自然狀態的生活,甚至還會鄙夷、恥笑那些在海闊天空中自由覓食的鳥兒。

在我們聰明的人類看來,籠中鳥的思想顯然是錯誤的,自由覓食的鳥雖然時時會有困難,時時會有危險,它也在海闊天空中鍛煉了生存的能力,增強了覓食的本領,它的收獲從總體上說比籠中鳥更豐富,它的生存能力比籠中鳥要強得多。

“上崗”與“下崗”就好比是籠中鳥與籠外鳥。計劃經濟體製下的“上崗”,就是籠中鳥,人們在“單位”裏,沒有生存壓力,沒有努力工作的意識,生存能力低下,這實際上並不是人的正常生存狀態。“下崗”的本質,就是自己給自己找工作,自己為自己的生存和生活道路負責,這才是人的正常生存狀態。下崗就是人的生存狀態由不正常走向正常。

隨著中國國有企業改革進程的推進,還有大批國企職工下崗;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企業用人必將引進成熟的競爭機製,個人在就業上的主動性也越來越強,到那時,被動下崗不再成為下崗的主流,可能有一大批人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環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多的收入,從而主動下崗,另謀上崗的機會。不斷地下崗,不斷地再上崗將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實際上,這種機製的成熟,也會給每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提供發揮才能的海闊天空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