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對機遇選擇的成本是使中國少了一位醫生,但卻使中國多了一位文學巨匠。
四、掌握時機設法造勢
人是善於等待的,人的好運或好機會在等待中慢慢釀就。
中國人所說的“堪輿”,“堪”指天道,“輿”即地道。堪輿是天文地理的配合,意指吉地吉方之外,尚須重視吉日良辰。天時地利配合,才能有好機會。
現代環境汙染,日趨嚴重,使我們感歎“吉地難求”,因此更要注意吉日良辰的選擇。
地理譬如“物質”,時辰有如“精神”。物質、精神互相配合,當然理想。但如兩者不可兼得時,仍然以精神為重,所以時間比空間,精神比物質,往往更為重要。
“吉地”好比“名牌汽車”,“良時”有如“優良駕駛”。開車技術不好,名牌汽車照樣會出車禍。一個人生不逢時,就算環境良好,也很難獲得成功的機會。
舉例來說,兄弟兩人德、智、體各方麵都十分相當。哥哥從部隊退伍時,正好趕上不景氣,公司遇缺不補,不考慮招考新人。他央三托四,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不很合意的工作,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工作得並不起勁。弟弟退伍時,景氣快速複蘇,有好幾個工作機會等著他,精挑細選的結果,當然稱心如意,工作得幹勁十足。
請問,這不是“時”在作怪,又是什麼?哥哥埋怨,又有什麼用?大不了怪自己當年跑得太快,趕忙著從娘胎裏跑出來,一心想當哥哥,卻不料24年後,趕上不景氣,真是倒黴。
弟弟也用不著神氣,更不能驕傲。因為“時”照樣會變,現在的“吉”,可能潛伏著未來的“凶”。眼前過分順利,將來能不能保持,實在難以預料。
中國人喜歡說“時勢造英雄”,“時勢”包括“時”和“勢”,時是“時機”,勢則是“情勢”。
時機是“他力”,我們實在無能為力。時機不好,誰也很難加以改變。適應不良時機的最佳法則,隻有一個“等”字。暫時忍耐,好好等待,總有一天時機好轉,再趁時而起。有些小生意取名“度小月”、“候時機”,就是這種意思。
這種“等待”的觀念,看起來十分消極。其實等待也有不同的方式,至少有“空坐在那裏”和“忙著做準備”兩種類型。空坐在那裏等待,就算等到時機好轉,也不可能成功。忙著做好準備,等待時機一旦好轉,馬上及時興起,才不致落空。可見積極地等待,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我們既然不能改變時機,為什麼時機不好時,仍然有人成功呢?原因在“時”之中,含有“勢”在。情勢和時機不同,它完全是一種“自力”,就“時”而言,我們說“人定勝天”,就是如何造勢;情勢是可以憑自己的力量來“創造”的,所以,不但不能等待,而且要盡心盡力去造勢。社會上很多人喜歡造勢,可見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時機良好,要及時掌握;時機不良,要設法造勢。這樣,好運氣就多半屬於你了。
前麵所說的哥哥,退伍時趕上不景氣,隻找到一份不理想的工作。他如果明白“守時”的道理,就會耐心地等待,並且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旦景氣恢複,馬上找回理想的工作,就會時來運轉,走上成功的大道。
他也可以利用“造勢”的原理,在不景氣上找到最有利的情勢,因而獲得老板的賞識,照樣可以工作得很起勁。不景氣時,仍然有人賺錢,可以證明“勢”的妙用。
一個人不重視時勢,很可能事倍功半,帶來嚴重的挫折感,好運氣當然與他無緣。一個人若是隻知道等時守勢,大概也會興起“不知道要等到何時”的歎息,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最好的辦法,是認為“時時都可能是良時”,以積極的態度,來等待時機,並創造有利的情勢。這樣長期做下去,總會有一天你會輕易實現自己的理想。那時,別人可能會羨慕地說,瞧,這個人運氣真好!他就達到了目標,其實,這時你心裏清楚,你的運氣是自己苦心創造出來的。
天天是好日,時時是良時。具有這種念頭,自然心情愉快,創造力也會增強。
五、不要為機遇遲遲不來而憂愁
待機術的“待”字並不是等待的“待”字。
等著天上掉餡餅那是每個渴望機遇的人的夢想,卻從未有人真正實現過。待機是一種體驗,是一種資本的積累,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時的那種激蕩。
在待機中,你要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學會以退為進,積蓄能量,學會為自己營造一個有利的人文環境。這樣,一旦機遇來臨,你會比任何人抓得更快更穩。
假如你把上述方式方法都用遍了,機遇還是與你無緣,那該怎麼辦呢?的確,機遇的出現有時在有些人那裏是很難的,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能力就一定能獲取的。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方法就是忍耐,一定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