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要等待偶然的機遇(5)(3 / 3)

曾經有兩個樵夫,一個年輕力壯,雙臂有幾百斤的力氣;另一個是個老伯,體格遠比不上第一位,而且第一個樵夫早出晚歸,而老樵夫晚出早歸,可是每天砍柴的量卻總比年輕樵夫多。

年輕樵夫很奇怪,就請教老樵夫說:“我並沒有去砍那些硬木,也並沒有砍一處。我總是避開樹木的枝幹在砍呀!”

老樵夫笑笑:“問題就在於你避開那些枝幹,你越是不砍枝幹,那麼你揮斧時受到枝幹影響越多,而且還會常常卡在枝幹上。我就是從枝幹開始砍。”

這故事告訴我們,刻意避開有節的地方,反而使你更難達到目標,不如麵對它,清除它,人生的機遇才會賜福給你。

人往往喜歡把容易做的事先做,困難的事放在後邊。如此一來會做的還是會做,不會做的還是不會做,自己並沒有得到提高,被困難淹沒的機遇還是沒有出現。

“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這句話許多人小學就學過了。可信守它的又有多少呢?無論如何,記住它吧!對你一生都是有益的。

十三、機遇到來時你做好了準備嗎

在現實生活裏,許多人有類似的心態——等待機遇做個成功人物。

在等待的時候,看見別人取得成功,自己卻仍未起步,有人會有以下反應:

1.論條件,他不比我好,這有什麼了不起,他隻是得到一個機遇罷了。如果我也有一個機遇……

2.博學多才有什麼用?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平平庸庸的反而取得了成功。

3.他沒有什麼了不起,隻因為有個富爸爸!

4.他哪裏有真才實學?靠阿諛奉承罷了!

一種反應是對別人的成功滿不在乎,以為機遇一到,人人都可以成功。第二種反應帶著懷才不遇的意味,以為自己有才華,卻得不到別人賞識,一直沒有機遇,不免自怨自艾。第三種反應把別人的成功,歸因於他的運氣,例如生長在富豪之家,這是把運氣和機遇混淆了。第四種反應把別人爭取機遇的努力,隨便貶低為“阿諛奉承”,忽視別人處世待人的才能,以及其他令人賞識的優點。

上述四種反應,顯示人們不明白成功需要什麼條件,尤其不明白機遇的真正意義,也不明白要使機遇起作用需要什麼條件。

“如果我也有一個機遇……”

這些人天天在等待一個機遇,而日子就在等待中悄悄消逝。

弱者等候機遇,而強者創造機遇。

懦弱動搖者常常用沒有機遇來原諒自己。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機遇!學校的每一門課程、報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客人、每一次演說、每一項貿易,全都是機遇。這些機遇帶來教養,帶來勇敢,培養品德,製造朋友。對你的能力和榮譽的每一次考驗都是寶貴的機遇。

沒有誰,在他的一生中,運氣一次也不降臨。但是,當運氣發現他並不準備接待它的時候,它就會從門口進從窗口出了。

年輕的醫生經過長期的學習和研究,他碰到了第一次複雜的手術。主治大夫不在,時間又非常緊迫,病人處在生死關頭。他能否經得起考驗,他能否代替主治大夫的位置和他的工作?機遇和他麵麵相對。他是否能夠否定自己的無能和怯懦,走上幸運和榮譽的道路?這就要他自己做出回答:

除非你做好準備,否則,機遇隻會使你顯得可笑。

“從這條路走過去可能嗎?”拿破侖問那些被派去探測伯納稱之為死亡之路的工程技術人員。“也許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它在可能的邊緣上。”“那麼,前進!”小個子不理會工程人員講的困難,下了決心。

出發前,所有的士兵和裝備都經過嚴格細心的檢查。破的鞋、穿洞的衣服、壞了的武器,都馬上修補或更換。一切就緒,然後部隊才前進。統帥的精神鼓舞著戰士們。

戰士皮帶的閃光,出現在阿爾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現在高山的雲霧中。每當軍隊遇到特殊困難的時候,雄壯的衝鋒號就會響徹群山之巔。盡管在這危險的攀登中到處充滿了障礙,致使隊伍延長到30公裏,但是他們一點不亂,也沒有一個人掉隊!四天之後,這支部隊就突然出現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當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以後,其他人才看到,這件事其實是早就可以做到的。許多統帥都具有必要的設備、工具和強壯的士兵,但是他們缺少毅力和決心,而拿破侖不怕困難,在前進中精明地抓住了自己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