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創造機遇能提升你的價值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個小故事說,當幸運女神光臨一家隻有三個弟兄的茅舍時,老大去經商,發了財;老二去做官,當了大官,也發了財;老三去捕蒼蠅,成了百發百中的捕蠅能手。半年過去後,當幸運女神離去時,隻有老三仍然貧窮,仍然哀歎自己沒有得到幸運女神的照顧。
這個寓言對自我發展中如何利用時機是很有啟迪的,每個人常常麵臨著多種機遇,比如,在同樣兩小時內,去看書,看電影,幹活,打撲克,吹牛……所有這些就是所謂機遇。可是在這些機遇中,它們的成本是不一樣的,花幾美元看一場電影,成本是否僅是美元?不是,因為還耗費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兩個小時又會給你帶來多大價值呢?這就是機遇價值了。在紐約的候機廳裏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乘客想要換張提前一小時的機票,就到廣播室說:“乘坐x x航班到洛杉磯的乘客,有誰願意換一張一小時後的機票,請到售票處去換票,我將贈送給你一百美元。”但是卻沒有人肯耽誤一個小時而換取這100美元。看來,在他們眼裏,早一小時到達目的地比100美元更重要,會創造出比100美元更多的價值。
在利用時機時,一定要想到機遇成本所帶來的機遇價值,從而自覺地約束自己,從事更有意義的活動,獲得人生的更大價值。
本世紀70年代初,美國加州技術學院的亞裏夫教授,經過8年奮戰,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塊激光晶體管集成電路,但是,當時美國工業界沒人識貨,而日本一位在此攻讀博士學位的學者卻看準機遇,購買技術,說服日本政府在這方麵投資,很快就轉換成工業產品,並戲劇性地向美國出口。
利用時機,用最小的機遇成本,換取最大的機遇價值的方法亦稱價值分析法,它的核心之處即在於對要做的每一項工作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這是什麼工作?
2.這項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3.它的“成本”(時間)是多少?
4.它的“價值”是多少?
5.有其它什麼方法能實現這項工作嗎?
6.新方案的“成本”(時間)是多少?
7.新方案能滿足要求嗎?
經過這樣一係列的問題分析,便可從中找出花費“成本”(時間)比較少,而機遇價值比較大的方案來。
把管理學上的能級原理運用到時機理論中,是求出最佳機遇成本與最佳機遇價值的好方法。在現代管理中,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時間也是一種能。既有能量,就有大小。既有大小,就可以分級。正是能級構成了時間管理的“場”和“勢”。凡最佳者則運動“場”大,運動“勢”強,就能出現最佳的工作效率,發揮出最佳的時間效能。構成最佳機遇成本和最佳機遇價值的因素很多,它的科學組合,能使我們以最小的機遇成本,取得最大的機遇價值。寓言中的三兒子在幸運女神光臨時,如果問一問自己幾個問題,他就絕不會哀歎自己沒有得到幸運女神的照顧。
六、創造機遇就能找到事業的突破口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新的人,關鍵是看我們有沒有創新的觀念和能力.能否掌握創新的思維方法和運用創新的基本技法。
有一次,電台請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賓主持,觀眾希望能聽他談談成功之道,以對自己的發展有所幫助。
但他隻是淡淡一笑,說:“還是出一道題考考你們吧。”
“某地發現了一處金礦,於是人們一窩蜂地擁去開采。然而,一條大河擋住了必經之道,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繞道走,就是費點時間”,有人說。
“幹脆遊過去。”
但是,他卻含笑不語,等人們議論聲過後,他開口了:“為什麼非得去淘金?為什麼不可以買一條船開展營運?”
全場愕然。
他卻說:“那樣的情況下,你就是宰得渡客隻剩下一條短褲,他們也會心甘情願呀!因為前麵有金礦啊!”
創新能力就是產生某個以前不存在的東西。這東西可以是一個產品,或是一個過程,或是一種思想,它要求人們不斷地向外開拓。創新不在求同,而在存異。創新能力不一定是開發出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是新的東西,它更多的是開發出對於我們自身來說是新的東西。
創新的過程往往是一個艱辛的曆程,它不僅需要清楚的目標、執著的精神,更要有承受人冷落的心理能力。法國乃至世界最偉大的服裝設計師,自稱為“熱愛世界的冒險家”皮爾.卡丹先生說:“我已被人罵慣了,我的每一次創新都被人們抨擊得體無完膚,但罵我的人接著又做我所做的東西。”創新還必須勇於冒風險,不怕失敗挫折,要有一種對成功的無比渴望、對工作的無比熱愛和對自己的無比自信。創新就像青蛙孵卵一樣,孵化1000隻,成熟的可能隻有一兩隻。
七、創造機遇不能墨守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