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抓住機遇不如創造機遇(2)(2 / 2)

伍茲由一個小職員做到了世界銀行行長的高位,與他事業心強分不開,但更與他善於駕馭局勢,乘勢進取有直接關係。

駕馭局勢是強者的本色。毛澤東的“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宋朝大將宗澤的“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體現的都是一種在亂局中舉重若輕的高超本領。

水無常形,靈動萬變。世事就像水一樣,總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形勢的變化既帶來風險,也帶來機遇。這對有誌者來說,倒是好事:有變化才有發展,在一潭死水中,如何孕育生機?所謂“亂世出英雄”,如果懂得趨利避害之道,就能在變動中大展宏圖。

九、創造機遇,才能成就偉業

苦難的環境可以造就出一個偉大的性格——堅忍不拔。對任何事情隻有堅忍不拔地去做,日積月累獲得豐富的知識,才能把握和創造生命中至關重要的機會。從而抵達事業的顛峰。

阿爾·史密斯的童年非常貧困。父親去世後,靠父親的朋友幫忙才得以安葬。他的母親必須在一家製傘工廠一天工作10小時,再帶些零工回來做,做到晚上11點鍾。

阿爾·史密斯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有一次他參加教會的戲劇表演,覺得表演非常有趣,於是就開始訓練自己公眾演說的能力。30歲時,他已當選為紐約州議員。不過對接受這樣的重大責任,他其實還沒有準備妥當,他還搞不清楚州議員應該做些什麼。之後,他開始研讀冗長複雜的法案,這些法案對他來說,就跟天書一樣。他被選為森林委員會的一員,可是因為他從來不了解森林,所以他非常擔心。他又被選入銀行委員會,可是他連銀行賬戶也沒有,因此他十分茫然。如果不是恥於向母親承認自己的挫折感,他可能早就辭職不幹了。絕望中,他決定一天研讀16小時,把自己無知的酸檸檬,壓成知識的甜檸檬汁。因為這種努力,他由一位地方政治人物提升為全國性的政治人物,他的表現如此傑出,連《紐約時報》都尊稱他是“紐約市最可敬愛的市民”。

就在阿爾開始自我教育後的十年,他成為紐約州政府的活字典。他曾連任四屆紐約州州長——當時還沒有人擁有這樣的紀錄。1928年,阿爾當選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在內的六所著名大學,都曾頒授榮譽學位給這位少年失學的人。

哲學家尼采認為,優秀傑出的人“不僅能忍人所不能忍,並且樂於進行這種挑戰”,阿爾就是進行這種自我挑戰的傑出人物。

一些社會學家曾對許多身體有缺陷的成大事者者進行分析,最後得出結論:這些人的成大事者大部分是因為某種缺陷激發了他們的潛能。威廉·詹姆士曾說:

我們最大的弱點,也許會給我們提供一種出乎意料的助力。

沒錯,彌爾頓如果不是失去視力,可能寫不出精彩的詩篇;貝多芬則可能因為耳聾才得以完成更動人的音樂作品;而海倫·凱勒的創作事業完全是受到了耳聾目盲的激發。

如果柴可夫斯基的婚姻不是這麼悲慘,逼得他幾乎要自殺,他可能難以創作出不朽的《悲慘交響曲》;托爾斯泰與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因為本身命運悲慘,才能寫出流傳千古的動人小說。

達爾文,這位改變人類科學觀點的科學家說:“如果我不是這麼無能,我就不可能完成所有這些我辛勤努力完成的工作。”很顯然,他坦承自己受到過弱點的刺激。

十、做創造機會的高手

“機會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是一句早為人們所稔熟的名言,其中所包含著的樸素真理再次為JR人才調查中心的分析報告所證實。

我們發現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獲得命運更多的青睞,他們之所以能在機會來臨時牢牢地掌握命運,就是因為他們較之常人為此進行了更為漫長和充分的準備。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蓄積營養和能量,一旦聽到春風的呼喚,他們就會破土而出,生長成挺拔俊秀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