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以柔克剛,無往而不勝(1 / 1)

自以為是的人,常會被盲目自信所困,所以,以剛克剛是他們小聰明的表現。真正的強者常善於以柔克剛,此可謂真智慧!

有句俗語叫“四兩撥千斤”,講的正是以柔克剛的道理。俗話說:“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內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則性格剛烈,各有特點,又各有利弊。縱觀曆史,我們不難發現,往往剛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為人處世更應以柔克剛。

大凡剛烈之人,其情緒頗好激動,情緒激動則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僅憑一股衝動去決定做或不做某件事情,這是剛烈性格的優點,恰恰也是其致命的弱點。

俗語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處。”應以己之長。克其之短,對待剛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勢必會使雙方共同失去理智,頭腦發熱,做事不計後果,最終,各有損傷,事情也必然鬧砸。反倒是過猶不及,悔之晚矣。

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麵對剛烈火爆之人,則會是另一番局麵,恰似細雨之於烈火,烈火熊熊,細雨濛濛,雖說不能當即將火撲滅,卻有效地控製住了火勢,並一點點地將火滅去。但若暴雨一陣,火滅去,又添洪水泛濫之災,一浪剛平又起一浪,得不償失。

春秋末期,鄭國宰相子產在治理國家方麵采用的就是以柔克剛的方法。

子產為政剛柔並濟,以柔為上,柔以製剛。鄭國是一個小國。國力甚弱,要想在大國林立的空間求得生存,增強國家的實力刻不容緩。子產提倡振興農業,興修農事,同時征收新稅,以確保有足夠的軍費供應和給養。

新稅征收伊始,民眾怨聲四起,沸沸揚揚,甚至有人揚言要殺死子產,朝中也有不少朝臣站出來表示反對。子產毫不理會,也不作過多的解釋,而是耐心等待事態的發展。他說:“國家利益為重,必要時自然要犧牲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我聽說做事應當有始有終,不能虎頭蛇尾。有善始而無善終,那樣必然一事無成,所以,我必須將這件事做完。”

新稅照常征收,而由於他還采取了振興農業的辦法,很快農業發展,民眾由怨到讚,眾人賓服。

子產在各地遍設鄉校,因鄉校言論自由,有些對政治不滿的人往往把鄉校作為論壇進行政治活動。有人擔心長期下去會影響統治,建議取締,子產卻說:“這是沒有必要的,百姓勞累一天,到鄉校中發發牢騷,評談政治實乃正常。我們可以作為參照,擇善而從,鑒證得失;若強行壓製,豈不如以土塞川,暫時或許會堵住水流,但必將招來更猛的洪水激流,衝決堤壩;那時,恐怕就無力回天了,若慢慢疏導,引水入渠,分流而治,豈不更好?”

眾人皆服,子產正是采用了以柔克剛的做事之道。

有些自作聰明者,往往盲目自信,以為以剛克剛,無往而不勝。大家知道,做人辦事不能簡單粗暴,而要學會從大處著眼,以柔克剛。這好比一塊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則會被棉花輕鬆地包在裏麵。以剛克剛,兩敗俱傷,以柔克剛,則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