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卑是屬於弱者的名片(1 / 3)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造物主是公平的,多給幾分智慧,就會少給幾分美貌;多賜予一些才華,同時也會給你留下某種缺陷。認識到這一點你就該明白,無論怎樣都不該感到自卑,如果你比別人少了某些東西,那必定是因為你比別人多了某些東西的緣故。千萬不要沉溺在自卑的情緒裏,那樣你就會越過越糟糕。

1.別讓自卑毀了你

自卑的心態就像一條啃齧心靈的毒蛇,不僅吸取心靈的新鮮血液,讓人失去生存的勇氣,還在其中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液,最後讓健康的肌體死於非命。

在人生攀登的崎嶇小路上,自卑這條毒蛇隨時都會悄然出現,特別是當人勞累、困乏、困惑的時候,更要加倍警惕。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自卑往往伴隨著懈怠。”它是你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可以使一個人的活動積極性與能力大大降低。雖然偶爾短時間地滑入自卑狀態是正常現象,但長期處於自卑之中就是一場災難了。自卑的根源是過分否定和低估自己,過分重視別人的意見,並將別人看得過於高大而把自己看得過於卑微。

隻有控製住自卑心態,人們才會敢於積極進取,成為一個有主動創造精神的人,才能開拓事業的新局麵,也才會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才會活得開朗、開心,才會勇於承擔責任,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而任何一個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人,都是有責任心的人。隻有扔掉自卑,才會在平時積極思考,才會產生奇跡;才會積極跨越各種障礙,成為一個不怕困難的人;才會積極主動地去結交新朋友,改善和舊朋友的關係,才會取得成功。

自卑心理所造成的最大問題是不論你有多成功,或是不論你有多能幹,你總是想證明自己是不是真的如此多才多藝。換句話說,許多人都傾向於為自己設定一個形象,而不肯承認真正的自我是什麼。因為他們的想法總是傾向於自我認定的多。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一直擔心自己瘦不下來,每次在量腰圍時你就會嘀咕一下,而完全忘了你的身體正處在最佳的健康狀態。

你總是把自己認為的劣勢時時刻刻放在腦子裏,提醒自己還存在不足,並把這些不足和他人的優勢相比較。因而,越比越覺得己不如人,越比越覺得無地自容,從而忽略了自己的優勢,打擊了自信心。事實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你的眼裏比較優越的人並不一定占優勢。相反,在他人的眼裏可能你更比他更優秀。

所以,有時你需要一點阿Q精神。況且你也該知道自卑往往會讓你更消極、更萎靡,長期下去會形成自我壓抑。

如果讓自卑控製了你,那麼你在自我形象的評價上會毫不憐憫地貶損自己,不敢伸張自己的欲望,不敢在別人麵前申訴自己的觀點,不敢向別人表白自己的愛情,行為上不敢揮灑自己,總是顯得拘謹畏縮。另一方麵,對外界、對他人,尤其是對陌生環境與生人,心存一種畏懼。出於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便會與自己畏懼的東西隔離和疏遠,這樣便將自己囚禁在一個孤獨的城堡之中了。如果說別的消極情緒可以使一個人在前進路上暫時偏離目標或減緩成功的速度,那麼一個長期處於自卑狀態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甚至已有的成績也不能喚起他們的喜悅、興奮和信心,隻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失敗的體驗裏不能自拔,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對什麼都沒有信心,不願走入人群,拒絕和別人接近,與整個豐富多彩的生活隔絕,與人群疏遠,自囚於孤獨的城堡中。

有自卑情結的人可能會很膽小,由於要避免可能使他感到難堪的一切,他就什麼也不做;由於害怕別人認為自己無知,就忍住不去征求別人的意見;由於擔心受到拒絕,就不敢去找個好工作。由於壓抑,自卑的人會變得更加敏感。日益敏感,再加上日益怯懦,精神狀態就日益低落。一個有自卑情結的人不能長時間把精力集中在任何事物上,隻能集中在他本人身上,因而常常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嚴重的自卑和自我壓抑會導致自殺。這種慘痛的結局在年輕人中極其常見。

1983年,長沙某學院的一名男生臥軌自殺。他來自邊遠山區的一個貧寒之家,父母含辛茹苦將他拉扯大,他卻走向了自我毀滅之路,留給親人無限的悲痛。後來根據對其他同學的調查和他的日記發現,他的自殺隻是源於自卑。因為他的身高不足一米六,雖然他身體健康,但隻是出於審美習慣的緣故,他覺得自己在別人的眼裏是個二等殘廢,是社會的棄兒,活著已經沒有什麼意思了。

依正常人看來,這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如果這也可以成為自殺的理由,那麼這個世界上該有多少人走向毀滅?這種對生命極不負責的行為來源於自卑。

長期被自卑情緒籠罩的人,會導致心理活動失去平衡,引起生理變化,對心血管係統和消化係統產生不良影響。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會影響心理變化,加重自卑心理。

長期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必將毀了你。因此,認識自己,擺脫自卑更有利於你的成長。

2.缺陷也是有價值的

對於一個人來說,缺陷確實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可你不能因此而自卑消沉。既然缺陷無法改變,那麼就要正視它,把它當成前進的動力。這樣一來,缺陷也就有了價值。

“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這個世界該有多美啊!”

這句話是張海迪對自己的丈夫說過的一句話。可是,張海迪不能站起來,命運讓她坐在輪椅上過她的一生。那麼,在張海迪的眼裏,這個世界就不美了嗎?不是,在張海迪的眼裏,這個世界依然美麗,隻是自己隻能坐在輪椅上欣賞這個世界的美麗。缺憾並不妨礙她笑對世間的心情。她有一個愛她的丈夫,有一個令許多健全人都羨慕的溫馨的家。她不會因為身體的殘疾逃避世人的目光。相反,她更注重與人的溝通。她會讓別人給她倒水、會讓人幫她拿放在高處的東西、會讓人推著她出席各種活動……她絲毫不會覺得自卑、羞於見人,所以,她活得灑脫、活得幸福。

幼時的張海迪與常人無異,愛唱、愛跳、愛玩、愛鬧。但不幸在她5歲時降臨了,她被確診為脊髓血管瘤,經過了多次脊椎穿刺之後,病情仍不見好轉。

1973年,全家人從農村返回莘縣縣城,那時的張海迪最想要的就是工作,她盼望能早日成為自食其力的人,但由於身體殘疾,張海迪一直待業在家。為此,她曾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寫信,請求他們關心一下殘疾人的生活與工作,可是一封封信都石沉大海,一點音訊也沒有。深深的自卑感困擾著她,特別是當她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病曆卡,“脊椎胸五節,髓液變性,神經阻斷,手術無效”的字跡赫然映入眼簾時,張海迪萌發了輕生的念頭。

但在家人的幫助下,張海迪的情緒逐漸穩定了下來。冷靜思考之後,張海迪學起了針灸,診斷並為周圍的人治病。在不斷的學習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她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並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最終活出了自信和光彩。

美國的國會議員愛爾默·托馬斯曾說:

我15歲時,常常為憂慮恐懼和一些自卑所困擾。比起同齡的少年,我長得實在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我有6.2英尺高,體重卻隻有118磅。除了身體比別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賽或賽跑各方麵都不如別人。他們常取笑我,封我一個‘馬臉’的外號。我的自卑感特強,不喜歡見任何人,又因為住在農莊裏,離公路遠,也碰不到幾個陌生人,平常我隻見到父母及兄弟姐妹。

如果我任憑煩惱與自卑占據我的心靈,我恐怕一輩子也無法翻身。一天24小時,我隨時為自己的身材自憐,別的什麼事也不能想。我的尷尬與懼怕實在難以用文字形容。我的母親了解我的感受,她曾當過學校教師,因此告訴我:‘兒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體能狀況如此,你隻有靠智力謀生。’

可是父母無力送我上學,我必須自己想辦法。我利用冬季捉到一些貂、浣熊、鼬鼠類的小動物,春天來時出售得了4美元。再買回兩頭豬,養大後,第二年秋季賣得40美元。以這筆錢,我到印地安那州去上師範學校。住宿費一周1.4美元,房租每周0.5美元。我穿的破舊襯衫是我媽媽做的(為了不顯髒,她有意用咖啡色的布),我的外套是父親以前的,他的舊外套、舊皮鞋都不合我用,皮鞋旁邊有條鬆緊帶,已經完全失去了彈性,我穿著走路時,鞋子會隨時滑落。我沒有臉去和其他同學打交道,隻有成天在房間裏溫習功課。我內心深處最大的願望是,有一天我能在服裝店買件合身而體麵的衣服。

想想當時愛爾默·托馬斯的處境是多麼悲慘,生理的缺陷和生活的貧窮同時困擾著他。但托馬斯沒有消沉,在克服了自卑之後他的人生之路越來越順利,50歲那年,托馬斯成了俄克拉荷馬州的國會議員。

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業,你就會愈加深刻地感覺到,他們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開始的時候有一些會阻礙他們的缺陷,促使他們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報償。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我們的缺陷對我們有意外的幫助。”

不錯,很可能彌爾頓就是因為瞎了眼,才下決心寫出更好的詩篇來,而貝多芬是因為聾了,才發誓作出更好的曲子。

海倫·凱勒之所以能有光輝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因為她的瞎和聾,才促使她奮鬥。

“如果我不是有這樣的殘疾,”那個在地球上創造生命科學基本概念的人寫道,“我也許不會做到我所完成的這麼多的工作。”達爾文坦然承認他的殘疾對他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在現實之中,我們不能不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麵“確不如人”,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這種現實的差距並不代表我們就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低能兒”,更不應把這種差距變為自己失敗的借口。

每個人都不會是“十分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陷,但也有自己突出的優點。突出你的優點,正視你的缺陷,這就是你要做好的事。

3.欣賞自己的不完美

人生確實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其實,沒有缺憾我們無法去衡量完美。仔細想想,缺憾其實不也是一種美嗎?

一位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在一張白紙上點了一個黑點,然後問他的幾個學生看到了什麼。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看到了黑點。於是,心理學家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人們通常隻會注意到自己或他人的瑕疵,而忽略其本身所具有的更多的優點。是呀,為什麼他們沒有注意到黑點外更大麵積的白紙呢?

一位人力三輪車師傅,五十多歲,相貌堂堂,如果去當演員,應該屬偶像派。當別人問他為什麼願做這樣的“活兒”,他笑著從車上跳下,並誇張地走了幾步給人家看,哦,原來是跛足,左腿長,右腿短,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