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上司一個下午都若有所思地坐在辦公室裏,而後他提早下班回家,把那條緞帶給了他正值青春期的兒子。他們父子關係一向不好,平時他忙著公務,不太顧家,對兒子也隻有責備,很少讚賞。那天他懷著一顆歉疚的心,把緞帶給了兒子,同時為自己一向的態度道歉,他告訴兒子,其實他的存在帶給他這個父親無限的喜悅與驕傲,盡管他從未稱讚過他,也少有時間與他相處,但是他是十分愛他的,也以他為榮。
當他說完了這些話,兒子竟然號啕大哭。他對父親說,他以為他父親一點也不在乎他,他覺得人生一點價值都沒有,他不喜歡自己,恨自己不能討父親的歡心,正準備以自殺來結束痛苦的一生,沒想到他父親的一番言語,打開了心結,也救了他一條性命。這位父親嚇得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差點失去了獨生的兒子而不自知。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調整了生活的重心,也重建了父子關係,加強了兒子對自己的信心。就這樣,整個家庭因為一條小小的緞帶而徹底改觀。
送人以緞帶,證明你已遺忘了相處中所受的那些委屈和責難,憶起別人給你的快樂和益處。而受你緞帶者卻更能被你感動,看到你的心靈之美,愛你,助你。學會遺忘,拾起那根緞帶送給讓你受傷的那個人,他將回報給你一片燦爛的陽光。
3.隨時拋開壞心情
心情的好壞是由自己決定的,良好的心態會讓你笑口常開,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你就會換種角度想問題,讓快樂始終陪伴自己。
安徒生童話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鄉村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惟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頭牽著馬去趕集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隻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口袋爛蘋果。
在每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
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時,遇上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兩個英國人聽後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於是二人一起回到老頭子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對老頭充滿了欽佩。
她嘴裏不時地說著:“哦,我們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樣好喝。”
“哦,鵝毛多漂亮!”
“哦,我們有雞蛋吃了。”
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經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
結果,英國人輸掉了一袋金幣。
看過故事,你可能才發現老婆子的心情一直都很好,不管老頭子用一匹馬換來換去,換到最後隻換得一袋爛蘋果,但她仍然沒有生氣,反而會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是的,就算你隻能得到爛蘋果又有什麼關係?心情好才是最重要的。況且,一種好心情收獲的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幹嘛要讓自己不高興?
有個女人習慣每天愁眉苦臉,似乎小小的事情就會引起她不安、緊張。孩子的成績不好會令她一整天憂心,先生幾句無心的話會讓她黯然神傷。她說:“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會在我的心中盤踞很久,造成壞心情,影響生活和工作。”
有一天,她有個重要的會議,但是沮喪的心情卻揮之不去,看看鏡子裏自己的臉龐,竟然無精打采。她打電話問朋友該怎麼做,“我的心情沮喪,我的模樣憔悴,沒有精神,怎麼參加重要的會議?”
朋友告訴她:“把令你沮喪的事放下,洗把臉把無精打采的愁容洗掉,修飾一下儀容以增強自信,想著自己就是得意快樂的人。注意!裝成高興充滿自信的樣子,你的心情會好起來。很快你就會談笑風生,笑容可掬。”她試著按朋友的話去做,當天晚上在電話中告訴朋友說:“我成功地參加了這次會議,爭取到新的計劃和工作。我沒想到強裝信心,信心真的會來;裝著好心情,壞心情自然消失。”
人要懂得改變情緒,才能改變思想和行為。思想改變,情緒會跟著改變。
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壞心情抱得更緊;關門不跟人說話,噘著嘴生悶氣,鎖著眉頭胡思亂想,結果心情更壞、更難過。所以,人要學會放下壞心情,擁抱好心情。
我們想擁有好心情,就得從原有的壞心情中解脫,從煩惱的死胡同中走出來。放下心情的包袱,好好檢視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實,把它留下來,設法解決。哪些是垃圾,是給自己製造困擾的想法;把它扔掉,這樣才能應付自如,帶來好心情。
4.鬆開手你會擁有更多
生活中,不管你有多努力,總會在不經意間失去某些東西,如果你隻顧為失去的東西哀歎,那麼你就將失去更多。明白放棄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一位從事室內設計的工程師說起關於簡約的空間美學的話題時說:“就建築或者室內設計而言,簡約比複雜的難度還要高上許多,因為加上東西是容易的,可是要減掉東西,卻需要更多、更敏銳的美學素養與判斷。”
其實,懂得放棄的道理,也是人生之中更大、更深的課題。從呱呱落地開始,我們一直學習的都是用加法來麵對人生的課題。從生理上的吃飯,心理感情上的得到,知識上的不斷學習與吸收到物質或成就上的累積。
可是,這樣的加法卻在許多時候成為卡住我們,讓我們困惑、凝滯的關鍵。因為加法並不是麵對人生課題時惟一的方法,有些時候,你必須用“減法”才能夠解得開。而所謂的減法,正是放手的藝術。
《臥虎藏龍》裏,李慕白對師妹說:“把手握緊,什麼都沒有,但把手張開就可以擁有一切。”以退為進的道理誰都知道,可身體力行卻是困難的。
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你注定會失去一些東西,也注定會在失去的同時獲得一些東西。其實有時得到什麼、失去什麼,我們心裏都很清楚,隻是覺得每樣東西都有它的好處,哪樣都舍不得放手。
給你一道測試題:在一個暴風雨的夜裏,你駕車經過一個車站。車站上有三個人在等巴士,其中一個是病得快死的老婦人,一個是曾經救過你命的醫生,還有一個是你長久以來的夢中情人。如果你隻能帶走其中一個乘客走,你會選擇哪一個?
很多看過這個測試題隻做了簡單的選項,事實上最理想答案是:把車鑰匙交給醫生,讓醫生帶老人去醫院,然後和自己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巴士。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從來不想放棄任何好處,就像不願放棄那把車鑰匙?其實,如果我們可以放棄一些利益,我們反而可以得到更多。
“魚,我所欲為,熊掌,亦我所欲也。”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都注定會失去一些東西,也注定會在失去的同時獲得一些東西。
如果擺在你麵前的都是重要的東西,那也沒關係,看看貝爾納給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