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是法國著名的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當時隻能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回答中,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人的本質都是貪婪的,但一定要記住“有所得必有所失”,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學會鬆開你的手,才會抓住更好的東西。
5.清理人生的垃圾
歲末年初,家裏總要徹底清理一次,清理掉那些毫無意義的舊書報、舊家具等等,把其他認為有用的東西重新歸類整理,使之井井有條、耳目一新,給自己創造一個相對寬鬆、舒適的環境和一份好心情。雖然如此,總有一些東西年年都舍不得丟棄,卻從未派上用場,仔細想想,連自己都覺得納悶和啞然。人們總習慣以“可能有用”為借口而無形中保留了一件件、一堆堆“廢品”和“垃圾”,直到有一天狠狠心將它扔掉,生活中也不覺得少了什麼時,才明白它是多餘的東西,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收藏的那些東西其實並不重要,留著反而增加煩惱。
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磨練,閱曆的豐富,知識的積累,人們要接受的東西越來越多了,這時反而不會再快樂了。這是因為人生的記憶裏垃圾太滿卻沒有清理。煩惱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弄得你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把煩惱全都放在自己身上是無用的,因為負擔太大、太重了。
英國政治家勞·喬治認為他自己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很小就懂得,當他走過一程,就該清理一次人生的垃圾,把緊貼在手上的“毒蟲”扔掉,在它沒有咬自己以前,就把它扔進火裏了。有許多念頭和情感是有毒的,像牛蒡草一樣粘在你身上,像蜜蜂一樣刺你。
有一位哲人說得最好:“不該記住的叫我忘了吧。不該忘記的叫我記住吧,不一定到了春天才去打掃家室。不妨把舊的回憶加以分類,把亂七八糟的雜念擯除,否則這些雜念會把你的心靈擠破。”
有一次,有個朋友寫信給林肯,說了幾句殘忍虛假的話,而且還逼著林肯要他答複。林肯說:“我覺得這樣的辦法永遠不會有什麼意思。”他對這種事情一點都不在乎。他實在是聰明,他不恨對方,也不發愁。這是隻有少數人才學得會的。
如果你也如林肯一樣聰明,把垃圾從人生中清理出去,那你也該是一位智者。
越簡單的生活就越快樂,如果你覺得太累、太無趣,那麼你就該嚐試一下減法生活。
6.別總從壞的一麵看問題
總從壞的一麵看問題是一種悲觀心態,它會抑製你的進取心,讓你被憂慮侵蝕,因此我們一定要戰勝這種不良心態。
一場大水衝垮了她家的泥屋,家具和衣物也都被卷走了。洪水退去後,她坐在一堆木料上哭了起來:為什麼她這麼不幸?以後該住在哪兒呢?鎮裏的表姐帶了東西來看她,她又忍不住跟表姐哭訴了一番,沒想到表姐非但沒有安慰她,還斥責起她來:有什麼好傷心的?泥房子本來就不結實,你先租個房子住段時間,再蓋個磚瓦的不就好了!
故事中的女人就是生活中的悲觀者的代表,他們遇事總是拚命往壞的一麵想,自找煩惱,死鑽牛角尖,不問自己得到了什麼,隻看自己失去了多少,結果情況越來越糟糕,心情越來越低落。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壞的一麵和好的一麵,如果能從積極的方麵看問題,那麼就會有一個截然不同的結果,做起事來也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有這樣一則民間故事:有位秀才第二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以前住過的店裏。考試前一天他接連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高粱;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鬥笠還打傘。這兩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高粱不是白費勁嗎?戴鬥笠還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你怎麼今天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解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咳,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高粱不是高種(中)嗎?戴鬥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是有備無患嗎?”秀才一聽,覺得店老板的話比算命的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榜眼。
角度不同,對問題的看法各有所異,有人積極,有人消極。消極思維者隻看壞的一麵,對事物總能找到消極的解釋,最終他們也將得到消極的結果。而積極思維者卻更願意從好的方麵考慮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個積極的結果。所有這一切正如叔本華所言:“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是受到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佛教講“無常”,凡事可以變好,凡事也可以變壞。悲觀的人永遠都是想到自己隻剩下百萬元而擔憂,樂觀的人卻永遠為自己還剩下一萬元而慶幸。麵對金黃的晚霞映紅半邊天的情景,有人歎息:“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也有人想到的卻是:“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滿天。”麵對半杯飲料,有人遺憾地說:“可惜隻有半杯了。”有人慶幸地說:“尚好,還有半杯可飲。”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必然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選擇精彩人生的機會,關鍵在於你的態度。態度決定人生,這是惟一一件真正屬於你的權利,沒有人能夠控製或奪去的東西就是你的態度。如果你能時時注意這件事實,你生命中的其他事情都會變得容易許多。
蘇東坡在被貶謫到海南島的時候,島上的孤寂落寞,與當初的賓客如雲相比,簡直判若兩個世界。但蘇東坡卻認為,宇宙之間,在孤島上生活的,也不隻是他一人;大地也是海洋中的孤島!就像一盆水中的小螞蟻,當它爬上一片樹葉,這也是它的孤島。所以,蘇東坡覺得,隻要能隨遇而安,就會快樂。
蘇東坡在島上,每當吃到當地的海產,他就慶幸自己能到海南島。他甚至想,如果朝中有大臣早他而來,他怎麼能獨自享受如此的美食呢?所以,凡事往好處想,就會覺得人生快樂無比。人生沒有絕對的苦樂,隻要凡事肯向好處想,自然能夠轉苦為樂、轉難為易、轉危為安。海倫·凱勒說:“麵對陽光,你就會看不到陰影。”積極的人生觀,就是心裏的陽光!
消極的人多抱怨,積極的人多希望。消極的人等待著生活的安排,積極的人主動安排、改變生活。而積極的心態是快樂的起點,它能激發你的潛能,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務,悅納意想不到的變化,寬容意想不到的冒犯,做好想做又不敢做的事,獲得他人所企望的發展機遇,你自然也就會超越他人。而如果讓消極的思想壓著你,你就會像一個要長途跋涉的人背著沉重而無用的大包袱一樣,看不到希望,也失掉許多唾手可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