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別讓壓力毀了工作和事業(1 / 3)

對人們而言,工作是一種必需品,隻有工作著,生命才不會毫無意義地隨著時光而逝去。在現代社會,數十億的人們若想在與自然、與高科技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承受更大的壓力來工作以期換得“永恒”的資本。

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壓力之中,要麼你可以一鼓作氣扶搖直上,要麼一敗塗地全軍覆沒。個中關鍵是,讓壓力成為工作和事業的生命之源,而不是擋在你前進道路上的巨石。

1.職場壓力劇正在上演

當有人問你,“5年後你會怎樣?”你的反應是茫然地搖搖頭,眼睛裏寫的都是疑惑。是的,在現在這個社會裏,沒有人能確定自己5年後是什麼樣子,會在哪兒,會有怎樣的生活。“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太快”。事實就是,隻要你喜歡,你就可以讓地球在第二天的清晨醒來時突然發現認不出自己來了!

想一想沒有快樂的田園生活了,你不能再依靠祖傳的手藝了,沒有鐵飯碗的崗位了,你不能再老老實實地盡職盡責。今天的你我隻能是拚命地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奮鬥的“可憐人”。生活的舒適意味著你必須為此付出更多時間和更多精力,因此,你終於成為工作的奴隸,並且,成為機器的奴隸。

曆史再一次地嘲弄了人類,在從人壓迫人的時代走出之後又不小心陷入了社會壓迫人的時代。不過,如果你能融入你身邊的社會環境中並且聰明地與之保持平衡的話你就能生存下去,並且能夠滿足你平凡的心靈。沒有人期望你有一天可以淩駕於社會和時代之上那麼偉大。所以,你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可以了,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同樣的工作狀態下,選擇成為強者就選擇了成功的人生。然而,首先要清楚的是,真正的敵人不是別人,是你自己,隻要戰勝內心的恐懼、懶惰、無知和荒蕪,燦爛的生活遲早會迎接你的光臨。所以,和自己做個較量吧!2.挑戰你自己縱觀人生,每做一件事情都要麵對一種壓力。身處職場上的你,是選擇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退呢?同自己競爭,同懦弱競爭,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更重要的是它會成功完善自我和成為助你青雲直上的東風。

當奧運會運動員站在世界第一名的頒獎台上時,隻有片刻的欣喜和安慰,隨之鋪天蓋地而來的是一種比以往任何情況都沉重的巨大的壓力。他們明白,現在的NO。1並不等於像化石那樣定格了、成型了,而是隨時都有人準備與之競爭,一決高下。這個時候,如果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哪怕有絲毫的懈怠,就會從天堂跌到地獄。當沒有人可以與他們爭鋒時,就必須同自己競爭才永遠不會被淘汰。隻有壓力才是促使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一員的不竭動力,否則,等在前頭的就是死亡而不再是成功和快樂了。

和自己競爭,不是要讓你當工作狂也不是讓你將身、心、情感和精力通通消耗殆盡,而是說你要敢於向自己挑戰,敢於向自己已成為曆史的成就或是失敗挑戰,要讓自己在一個積極的狀態下向高處發展逐步走向更完美的人生。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傳奇教練約翰·伍登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14年內,領著他的弟子在大專杯比賽中捧回了10次冠軍杯。信不信由你,這位超人教練並沒有什麼魔法“點化”那些略有才華或是本來對籃球一竅不通的稚嫩青年,而是他在自己的內心中,一次又一次地將自己作為競爭對手,一次又一次地同自己過去的輝煌在較量。與此同時,他的訓練方式也沿襲了這個做法,他從不要求隊員們看待其他球隊怎樣怎樣,隻要他們全心全意地盡自己最大努力去練習,去超越每一個階段上的自己。

所以,他成功了,他的隊員也成功了。奇跡並不總是幸運地光顧他的生活,而是他引領著自己走向人生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道格拉·拉赫在他的詩中寫道: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那就當叢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當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平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隻麝香鹿,那就當尾小鱸魚——但要當湖裏最活潑的小鱸魚。

我們不能全是船長,必須有人當水手。

這裏有許多事讓我們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兒。

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

“塑造一個最好的你”,這就是人們不斷超越自我的目標,你隻要意識到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物,堅信自己擁有“無限的能力”與“無限的可能性”,就可以建立起理想的自我藍圖。

或許你看到這裏會想,做一個理想的自己和現在所麵對的壓力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是有的。當你在不斷努力,不斷使自己向著對自己滿意的狀態發展時,工作中的阻力就會越來越小,壓力也會隨之減弱。如果你曾經取得了伍茲或是邁克爾·喬丹的成就,你在人們心目中永遠是最好的那一位時,又有什麼壓力敢侵犯你呢?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與自己競爭的結果最終消弭了競爭。你說,天啊,這是不可能的,多麼荒誕的觀點啊,可事實確實如此。如果你不斷開拓屬於你自己的領域,做個一流的自己,就不會再有競爭也不會有壓力了。

看看,一位房地產商是怎樣做的。

傑克在芝加哥從事房地產生意,但他很少看報紙上的廣告。他說,等到需要靠刊登廣告銷售時就已經太晚了:會有太多人出價,而那麼多競爭者表示那不可能是筆好交易。傑克怎麼成為億萬富翁的?他和自己競爭。他將芝加哥地區所有重要建築的資料都詳細建檔,幾年之內他的資料庫就非常可觀了。

他的資料庫包括:房屋麵積大小與周邊相鄰建築物的風格、作用等細節。有時他看準了就向一些房地產的擁有者出價,而那些擁有者根本沒想過還會有人對他們的房地產感興趣!就這樣,他以非常劃算的價錢買下了許多房地產,因為根本沒有其他買主和他競爭。

傑克堅持,不論你從事什麼產業或職業,隻要睜亮眼睛,機會就會出現,而且少有競爭。結果你就會從中獲利,體會到成功的價值和快樂。

還有一個故事也許能給你更明顯的啟示:

美國曆史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柏林,在他剛出道的時候,一個月收入隻有120美元。而當時的奧特雷在音樂界已如日中天,名氣很大。奧特雷很欣賞柏林的能力,就問柏林要不要做他的秘書,協助他處理一些工作,薪水在800美元左右。但是與此同時,正直誠實的奧特雷對他說,“如果你接受的話,你就可能會變成一個二流的奧特雷;但如果你堅持保持自己的本色,總有一天會成為一個一流的柏林。”柏林接受了這個警誡,後來他慢慢地成為那一時代美國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其實,每一位成功者最終能功成名就,並不是因為有多出色的智商,多麼幸運的機會,而是他們都選擇與自己競爭,保持了自己的本色,並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個世界上你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你必須與你自己開戰,必須有一個自己的活法,必須拿出對抗各種各樣壓力的特有的資本。而這些資本出現的前提就是,發掘你自己。

工作中是不可能不存在壓力的,選擇逃避不如選擇接受風浪的考驗。你讓自己變得愈加堅強,愈加堅不可摧,壓力就對你起不到絲毫作用隻能乖乖地躲開了。相反,如果你自怨自艾,總是跟在別人的腳步之後或者幹脆放棄努力隨波逐流,你就隻能永遠扮演在工作的重壓下苦苦掙紮的小人物角色。因此,決定命運之劇如何上演的導演,其實就是你自己。從現在開始,試著這樣做:

①翻翻以前的日記,看自己曾經有怎樣的夢想,試著去一一實現它。

②至少在你自己的崗位上要做到“更好”,讓自己成為同行內的佼佼者或者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

③隨時記錄下你腦中的閃光點,沒準什麼時候就能派得上用場。

④樹立對自己的信心,隨時準備接受競爭和挑戰,不要讓壓力破壞了你堅持自己正確方法和路線的決心。

⑤承受不住壓力時看看名人傳記,喝杯綠茶放鬆兩天,看看成功人士是怎樣挑戰自我最終獲得輝煌的。

⑥健身,別讓壓力搞垮了身體,否則一切都完了。沒有人能逃避壓力而獲得成功,如果想要取得自己人生的輝煌最好的辦法就是向自己發起挑戰。這樣,既減弱了外界壓力的襲擾,還能在戰勝自己的過程中找到成功的自豪感。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誰,是壓力嗎?不,是自己。隻有在這場對抗中獲得勝利,你才能夠以傲視一切的堅定姿態向更高難度的工作發起衝鋒。

3.失敗的下一站是成功

在職場上,從未有人不曾體味過失敗的苦澀,失敗是獻給人生的艱難又重要的一課。無數次失敗的嚐試後破繭而出的那一隻勇敢的蝴蝶,雙翼上灑滿的是太陽璀璨的光芒,從此世界就屬於了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生就是在失敗與掙紮中求生存的綜合體。你也許會認為,失敗隻是匆匆過客,可以毫不在意;也許會認為失敗了,天塌了,一切都完了;也許會覺得,失敗算什麼,下一次保準你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人生幾多風雨,但相信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古代寓言裏也曾告誡我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此,如何看待失敗,如何攻克失敗這道難關,就是衡量一個人最終是否能從渺小走向偉大,從失意走向成功的重要標誌。並且始終堅信,在失敗的壓力麵前仍然能昂首挺胸的人,才是值得擁有世界的人,也隻有他們,得到了毫不吝嗇地將名望、財富、地位、智慧賜予他們的上帝的欣賞。

以下是一個人的簡曆:

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生意再次失敗;25歲當選州議員;26歲愛人去世;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長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7歲當選國會議員;39歲國會議員競選連任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選美國總統。

這個人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幾乎全世界的人都認為他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做事害怕失敗的人,認為不做是最保險的方法,因而一事無成。看了林肯的簡曆之後,你可以重新考慮自己的想法了。的確,“失敗”是個消極的字眼,但是不可避免,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它。

我們之所以會害怕失敗,是因為我們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會走向成功。愛默生說:“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勇敢地向著自己的方向,不懼怕失敗所帶來的心理和生理、生活的壓力,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有時候,失敗的壓力可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呀!

一位泰國企業家玩膩了股票,轉而炒房地產,他把自己全部的積蓄和從銀行貸到的大筆資金投了進去,在曼穀市郊蓋了15幢配有高爾夫球場的豪華別墅。但時運不濟,他的別墅剛剛蓋好,亞洲金融風暴開始肆虐了,他的別墅賣不出去,貸款還不起,這位企業家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墅被銀行沒收,連自己住的房子也被拿去作抵押,還欠了一屁股的債。

這位企業家的情緒一時被突如其來的巨大壓力打擊得低落到了極點,他怎麼也沒想到對做生意一向輕車熟路的自己會陷入這種悲慘的境地。

他決定重新白手起家,他的太太是做三明治的能手,於是就建議丈夫去街上叫賣三明治,企業家經過一番思索答應了。從此曼穀的街頭就多了一個頭戴小白帽、胸前掛著售貨箱的小販。

昔日億萬富翁沿街賣三明治的消息不脛而走,買三明治的人驟然增多,有的顧客出於好奇,有的出於同情。許多人吃了這位企業家的三明治後,被這種三明治的獨特口味所吸引,於是經常光顧,回頭客不斷增多。現在這位泰國企業家的三明治生意越做越大,他慢慢地走出了人生的低穀。

他叫施利華,幾年來,他以自己不屈的奮鬥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在1998年泰國《民族報》評選的“泰國十大傑出企業家”中,他名列榜首。作為一個創造過非凡業績的企業家,施利華曾經倍受矚目,在他事業的鼎盛期,他認為自己尊貴得像城堡中難得一見的皇帝。然而,當他失意時,習慣了發號施令的施利華親自推車叫賣三明治,無疑需要極大的勇氣。然而,他頂住了壓力,做到了,因此,他成功了。

人的一生會碰上許多擋路的石頭,這些石頭有的是別人放的:比如金融危機、貧窮、災禍、失業,它們成為石頭並不以你的意誌為轉移;有些是自己放的:比如名譽、麵子、地位、身份等,它們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性。生活最後成就了施利華,它掀翻了一個房地產經理,卻扶起了一個三明治老板,讓施利華重新收獲了生命的成功。

在人生的事業之路上,我們遇到了太多可怕的巨石,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墮入失敗的痛苦深淵。但是,麵對困境,如果你以百折不撓的意誌去對待,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就會順利地從痛苦的束縛中掙脫,將自己的生命之舟駛向更加美麗的成功的彼岸。

人生難免起起伏伏,沒有經曆過失敗的人生並不完整。沒有狂風暴雨的震撼,哪裏來的大樹的挺拔身姿;沒有砂粒的磨礪,哪裏會有珍珠的華彩。正因為有失敗、有挫折,世界才會選擇投入誰的懷抱。是勇士,就要承受住壓力,經受住考驗;是勇士,就要頂得住失敗,扛得起人生。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歲寒,知鬆柏之後凋也。”

人在逆境中更容易發奮崛起,如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壓力造成了無數悲劇,同時也造就了許多人才。科技發達的現代,許多人都不清楚每天忙碌著是為了什麼。安逸的生活讓很多人失去了理想的方向,許多人沉浸於幸福的生活無法自拔。壓力就如同警鍾,喚醒了那個沉睡已久的夢想,激發了人們前進的動力,從而為國家為社會盡上自己的一份力,使晚上的街道旁少了一些流浪漢。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這便是需要曆練的成功!

當你正遭受不幸,忍受失敗和挫折的痛苦時,你要靜下心來,認真地為自己做一些調整,盡快從這種痛苦中解脫出來吧。

①應該向他人(朋友們)傾訴你遭受的挫折、心中的失意和今後的打算,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以求身心的輕鬆,從而讓自己對未來有信心。你要堅信,當你把煩惱傾訴給一個人時,你的煩惱就減輕了一半。

②學會自我寬慰能容忍失敗,要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奮圖強,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

③失敗無可避免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麵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盡量降低自己的壓力。

④原先預期的目標受挫,可以改行別的途徑達到目標,或者改換新的目標,獲得新的勝利,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人在落難受挫之後奮發向上,將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使之升華到有益於社會的高度,這也是人的一種心理防衛機製。

⑤應善於化壓力為動力。遇到挫折和失敗或即將遇到挫折和失敗,會麵臨很大的心理壓力,在這個時候,你是承認自己的失敗和無能,還是奮起繼續勇敢地堅持自己的理想?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很多名人、偉人在挫折和失敗麵前,從不低頭、氣餒,而是善於化壓力為動力,堅持從逆境中奮起。他們成功的經曆值得我們大家去深思、去學習。

不要讓失敗阻止了你事業前進的步伐,如果你的工作是隻木舟,就讓失敗這場暴風雨來檢驗它的牢固程度吧!隻要在壓力之中你仍能昂首挺胸,失敗,又算得了什麼?

4.不要替工作做牛做馬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裏,人們無時無刻不繃緊了一根弦:努力工作,仿佛如果稍有鬆懈,就會被淘汰掉一樣。其實,這隻是一種不必要的壓力而已,隻有首先懂得從外在的壓力之中解脫出來,給自己安排一個合理的規劃你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勝利。

回憶一下自己每天的狀態:

除了節假日(有時也包括),你是否從來都是天還未亮就離開家去趕早班的公交車?

上班的日子裏,你幾乎從不奢望在正常的下班時間,比如16:30、17:00或17:30能離開公司?

最近你加班加點的時間越來越多了,甚至不得不把工作帶回家來做,可是除了疲憊你卻沒有絲毫的成就感?

回到家中,你還有精力和自己家人聊天嗎?

你的頸椎和腰部是否在最近時常酸痛呢?

你失眠嗎?或者幹脆把腦袋擱在辦公桌上就算“睡”了一夜。

除了對你的電腦或是網絡遊戲產生興趣外,你再也不希望走出家門或邀請朋友一起聊天、旅遊了。

如果對於上述的問題,你已經有了明確和肯定的回答,哪怕隻有一兩條,我也可以告訴你,你工作的已經太多了。

也許你會無奈地說,我受雇的是屬於高度競爭的行業,如果不超時工作的話就無法贏過別人,無法在職業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所以就必須全力以赴,別無選擇。可事實是,你有所選擇,卻不得不這樣做。工作的過多意味著你要投入更大的體力和精力。如果總是陷入繁重的工作中掙脫不出,早晚有一天你的精神和身體會同時抗議甚至崩潰,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在工作中,你是不是總是感覺到胸悶、心悸或者一種疼痛突然湧上心頭?你是不是精神恍惚,記不清十分重要的東西?你是不是疲勞得每天必須依賴藥物和補品才覺得生命可以維持下去?你是不是總是一不小心就在自己的指頭上切個小口子卻過一會兒才發覺疼痛?